博士生啊,太穷了

财经 (107) 2021-11-20 06:52:20

  博士生的精神追求

  最终被物质击溃?

博士生啊,太穷了 (http://www.paipi.cn/) 财经 第1张

  30岁本是成家立业的年纪,对大多博士生而言却颇为尴尬。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在财务上一直靠输出,遑论积蓄,三十岁怎么立?别人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自己还是个学生。

  最近,博士生“月收入低”“钱不够花”的现象,再次引发社会讨论。有媒体报道,三十而难立,才是当下很多博士生面临的问题。

  斗室之间,皓首穷经,科研是门清苦的事业。要让博士生能够安心科研,光靠情怀不行。

  三十难立

  博士生不像同龄上班族那样,有一份固定的薪水,好在读博期间有一点补贴。

  当前我国博士生的基本补贴,执行的还是2017年的数额标准。大致算下来,一位博士生每月的补贴,大概就在1000元出头。

  2017年国家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中央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地方高校从不低于1万元提高到不低于1.3万元

  如果在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读博,1000元出头不过将就着在学校食堂消费。根据北京市2021年最新通知,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2320元。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即使是“双一流”博士生,每月补助也只有1500元。不够花、很焦虑、月光族,是当下很多博士生的现状。

  太少了,博士生群体禁不住吐槽:都是接近30的人了,有些已为人父母,有些父母年老的更是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理想能养娃养老吗?多少理想就搁浅在现实面前?

  早在2007年,时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提出,当前我国博士生的生活过得不体面,建议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

  提高博士生的待遇有无必要?南京大学教授李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然有必要,这是博士生专心科研的基本保障

  一来,博士生群体也会忍不住和已经工作的同龄人比较。待遇过低,一些经济本不宽裕的学生,不得不在硕士毕业后早早就业,导致科研领域或损失优秀人才。

  二来,博士生群体同样会面临成年人需要面对的生活压力。加之科研本身较为枯燥,大部分博士生的科研热情很容易就被消磨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指出,从现实角度看,博士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龄不占优势,没有正式工作,在高校从事研究的经费要么很低,要么很不稳定,个人又无其他收入来源,未来工作前景不明朗。

  因此,无论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术的未来考量,都应该关心他们,并为他们的研究与生活提供支持与保障。

  多元渠道

  提高博士生待遇,仅靠国家助学金远远不够。

  国家奖学金的额度远高于助学金,达到每生每年3万元。不过,国家奖学金每年仅能覆盖1万名博士生,当前我国在学博士生规模接近50万人。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11.60万人,在学博士生46.65万人,毕业博士生6.62万人,博士培养规模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众所周知,培养规模不等同于培养质量。据悉,在美国博士生可以获得助研或是助教的津贴。

  李江指出,美国的博士生奖学金分为两类,一类叫做scholarship或者fellowship,另一类叫做assistantship。前者不需要做额外的工作,后者需要做助教或助研的工作

  做助教或助研的这份工作收入,足够一个美国博士生的日常生活开支,甚至在节俭的情况下能够承担一家三口的基本开支。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要求将研究生“三助一辅”所需经费,纳入研究生培养经费进行统筹安排。

  李江认为,国内各学校博士生的补贴离美国博士生补贴还有一定的距离,校内提供的助教助研的补贴相对较低,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而且,助教研助的工作,对于博士生毕业后从事教职工作有帮助,因此并不浪费时间。

  另外,导师资助也是提高博士生待遇的重要手段,博士生不只是导师的打工仔。

  导师资助是发达国家资助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基本制度。教育部也曾提出,要实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要求导师拿出课题经费的一部分支付给研究生

  若导师的项目与市场转化关系密切,意味着博士生的资助可以向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渠道延展。

  难点在于,当前我国博士生招生实行计划制,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统一下达。导师的自主空间不大,也就难有资助的积极性。

  同工同酬

  收入是打工人的基本权利,博士生却难以归入到打工人的队列。

  博士生究竟是学生还是科研工作者?若身份界定模糊,就会演化成不少博士生所吐槽的:打工的时候是工人,领工资的时候是学生。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冯培忠指出,待遇多少涉及到博士生是学生还是科研工作者的界定问题。如果界定博士生是学生,学生是学习能力的阶段,收入可以不用太多。

  但是,如果界定博士生是科研工作者,那就要按工作的基本待遇来对待,收入自然要和社会对应,甚至缴纳最基本的五险一金

  不久前,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发出一则宣言,倡议各高校把博士研究人员当员工对待。

  该宣言以第一人称说道:我们与大学的教职员工做着相同工作,却没有得到与他们相同的认可、权利、保护或报酬,因为我们被视为“学生”。我们无法享受受资助的儿童保育权利、育儿假、国家福利、养老金或住房优惠。

  近年来,美国顶尖高校的研究生组织,也纷纷要求学校承认他们为员工或雇员。一些高校顺势而为,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做了改善。

  冯培忠认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博士生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事科学研究,实际就是做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都是研究,所以博士生的身份应该界定为科研工作者,而不是学生

  李江指出,在学术界,一般把在学术文献数据库,例如Web of Science里能检索到发表记录的人,即可称为科研工作者。

  三十难立。念到博士的,基本都是30岁左右的人,连生活温饱都保证不了,如何专心科研。

  就像不少人担忧的,博士生的精神追求,最终还是被物质压力击溃了。

  参考资料:

  大学,要把博士研究生当“员工”,2021年8月10日第7版,中国科学报

  提高博士生待遇还有哪些办法,2021年11月10日02版,中国青年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