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30日起,一则“祝贺范静怡金榜题名清华大学”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8月1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范静怡从小学到高中都没离开过凉山州,先后在喜德县和西昌市求学,是凉山本土培养出来的清华大学生。
封面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范静怡、她的母亲陈德素和小学班主任杜启松,了解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炼”成的。
683分考上清华大学
范静怡朋友圈发了两个字:终于
7月23日,在网上查到自己被清华大学法学类录取的信息后,18岁的范静怡发了个微信“朋友圈”,配文就2个字:“终于”。这也是她“朋友圈”唯一的一条。
今年,作为凉山州本土培养出来的清华大学生,范静怡获得了683分的好成绩,其中语文124分,数学131分,英语144分,物理104分(满分110分),化学95分,生物85分(满分90分)。
虽然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学霸,范静怡却表示一直对自己的实力不太了解。“很意外。”查到成绩的那天,范静怡称自己“很懵”,没想到自己会考到这个分数,但她听说683分可以报清华,老师也鼓励其报清华,“第就报了清华,没想到真的考上了。”
“要有一个能支撑自己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在分享自己学习经验时,范静怡说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法宝”,而她的动力是“以后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后我觉得学习的姿势很重要。”范静怡认为,一直保持端正昂扬的姿态,体内就会分泌更多的血清素,能让人保持更加积极的状态,就有更大的机会完成好一件事情,“像我平时学习,特别是考试的时候,就会保持很端正的学习姿势。”
对于未来,范静怡表示,因为从小就对法学感兴趣,所以这次报考了法学类专业,“首先是好好读书,一步一步做好眼前的事情。”
母亲陈德素:敲锣打鼓是家族长辈策划
上述视频中,一条写着“祝贺范静怡金榜题名清华大学”的横幅走在队伍最前方,范静怡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也被放大打印出来,被人高高举着,后方还有人在敲锣打鼓。
“这是家里的长辈,觉得是家族的大事,做的这个事情。”范静怡的母亲陈德素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我们都没参与,长辈觉得高兴就弄了。”
但对于女儿能考上清华,陈德素心里的高兴溢于言表。“最近好多人都来问我教育经验。”陈德素表示,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她一直很注重给予孩子“更多地陪伴”,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从小就很喜欢阅读,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做作业。”
陈德素还记得,在范静怡还很小的时候,就算家里大人都在看电视,她也能安安静静地在房间里看书。“自律很重要,孩子从小就很自律。”陈德素曾告诉范静怡,“我的工作你干不了,你的学习我们也干不了,只能靠你自己。”
如今,得知孩子考上清华的喜悦慢慢散去,放假中的陈德素正陪着孩子做一些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她有她自己的规划和想法,我们就是陪着孩子,为她做好后勤工作。”
小学班主任杜启松: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范静怡的高考成绩出来后,杜启松就和周围人一起在猜测,“感觉她应该能上清华或北大。”
作为范静怡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今年44岁的杜启松坦言,喜德县要好多年才能出一个“北大清华”。“印象中范静怡就是个学习的好苗子。”杜启松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范静怡从小自律性就很强,“能感觉到她心中有目标,一直很努力,平时的习惯也很好。”
“既能动又能静”,是杜启松对范静怡的评价,学习中能够很安静,“其他娃娃都去耍的时候,她都能很安静地自己看书。”但是在有集体活动的时候,范静怡的积极性也很高,“比如体育课的时候,她也会跟同学一起嬉戏打闹。”
“她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现在考上了清华大学,也算是这么多年努力有了回报。”杜启松表示,作为范静怡的老师,“很为她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