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根本路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于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键时期。从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要素来研究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机制与路径,对于探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治理、质量文化与价值链、产业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打开“质量黑箱”,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现全球价值链跃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中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研究》,是国内较早的系统、全面、深入研究产业集群质量升级的力作。通读全书,特点鲜明:
一是立意高远,主题紧贴时代。该书瞄准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靶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问题──产业集群质量升级,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在升级路径和突破全球价值链锁定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突破性探索。该书将产业技术创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集群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力图索骥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内核和实践路径,明晰产业集群升级的质量规律和特殊机制,进而顺应全球价值链跃迁的新时代脉动,实现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视野宽阔,纵横中外比较。该书大量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而呈现出既有清晰的纵向发展脉络,又有充分的横向国际比较;既有架构完整、逻辑严密、一环紧扣一环的理论分析,又有紧扣汽车产业集群、手机产业集群、轴承产业集群进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案例分析。在纵向比较上,该书将国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质量提升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缺乏标准的自发生产阶段(20世纪80年代);(2)国家标准下规范生产阶段(20世纪90年代);(3)国际标准下的贴牌生产与企业标准下品牌建设阶段(2000-2011年);(4)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在横向比较中,对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治理体系、质量治理绩效、质量文化进行了翔实的探讨,将国外质量治理体系划分为从属型、隶属型和独立型等三种质量治理体系,明确国际质量治理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质量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三是见解深刻,打开“质量黑箱”。该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集群质量升级。该书的研究着力于探寻隐藏在产业集群国际分工地位不均等、全球价值链治理不均衡之下的内在的质量升级规律,厘清作为第一动力的创新、质量要素与价值链跃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找出隐藏在创新背后的质量条件和保障。该书揭示了产业集群通过强化国家质量基础支撑实现质量升级进而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机理,即国家质量基础能有效地提升集群技术研发效率、增强产品生产制造质量、塑造集群品牌和拓展产品市场,引导产业集群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同时提升生产环节价值创造力。进而推导出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逻辑为,发挥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共享优势,在全球价值链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加工环节,使研发技术化、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在全球价值链的销售环节,推动产品品牌化、品牌国际化。由此,从产业集群的中观经济学视阈,为打开“质量黑箱”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四是应用性强,决策参考价值大。该书的部分政策建议,已经进入了政府部门的决策视野,对新时代我国产业集群升级提供决策参考。该书提出了相关的运行主体和机制作用,即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控、规范和引导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集群协会为桥梁,以消费者需求为基准,以社会生态为支撑系统。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路线,即通过不断的质量技术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质量品牌塑造、质量链治理及质量文化建设,打通产业 集群研发投入→专利确权→标准制定→品牌塑造→市场拓展→利润增加的关隘,不断推进产业集群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产品品牌化、品牌国际化,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的跃升。该书提出的建立健全产业集群技术标准化联盟、全面共建质量链治理体系等建议,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今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质量第一特征将会愈加凸显。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数字技术为底座的数字经济正在崛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期待马中东教授团队在此新书的基础之上,继续创新,不断探索,深化全球数字价值链与产业集群质量升维研究,并结出新时代更新的学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