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点之后如何走?余广、李崟、神爱前、刘伟伟、肖瑞瑾、邢军最新研判

财经 (67) 2022-07-31 20:53:35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年上半年,受国内外等因素影响,A股一度表现低迷。但自4月底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密集落地,国内经济进入复苏轨道,在新能源等景气赛道的带领下,A股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

  近期,地产、金融板块又出现拉升,市场震荡行情轮动加快。接下来,A股的反弹行情能否延续?市场风格会如何演绎?有哪些潜在行业有望接棒成为新的市场主线?

  中国基金报就此专访了一些绩优基金经理,其中包括:

  招商基金投资管理一部副总监李崟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肖瑞瑾

  景顺长城总经理助理、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余广

  平安基金权益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神爱前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刘伟伟

  农银新能源混合基金经理邢军亮

  从这些基金经理来看,大多数认为下半年市场可能仍将维持震荡局面,相对看好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军工、消费、医疗服务等板块。

  李崟:随着与疫情相关的一些行业陆续走出低谷,可能整体的市场表现还是会有机会回暖向上,风格上可能还是以价值的风格为主,关注相关能源上游的一些行业的未来表现机会。

  肖瑞瑾:后半段A股将继续呈现出结构性、阶段性的行情走势。中长期看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军工、消费、医疗服务行业。

  余广:今年市场的特征就是波动,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没有单边方向。长期比较看好成长股的表现,主线还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

  神爱前:下半年市场可能将维持震荡局面,关注汽车智能化、海洋风电、光伏与储能、疫情修复产业链等方向。

  刘伟伟:对下半年市场情况持审慎乐观,无论长期还是中短期,都看好新能源板块。

  邢军亮:当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下半年仍有望持续底部抬升,关注聚焦高端制造和科技补短板两大方向。

  成长、价值或交替表现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5、6月的市场反弹中,新能源车、光伏等高景气成长股成为反弹先锋,而近期地产、金融板块又出现拉升,市场震荡行情轮动加快。那么,您认为接下来市场风格会如何演绎?是成长风还是价值风?

  神爱前:我们认为真正决定中长期风格的是产业趋势、业绩周期、估值体系这些基本面的比较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地产下行压力依旧存在,疫情影响还持续存在,目前经济还处于弱复苏阶段,一些产业创新成为经济中最大的结构亮点、成为经济的,从估值来看,对应未来一年的估值大部分还处于合理状态,因为市场整体的风格应该还是会偏成长多一些。

  李崟:我们预计下半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的逐渐落地,经济将逐渐从底部慢慢开始恢复,而且随着我们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恢复的效果或会逐渐显现,所以随着与疫情相关的一些行业陆续走出低谷,我觉得可能整体的市场表现还是会有机会回暖向上,风格上可能还是以价值的风格为主。

  余广:市场关注成长股反弹很多,是否会风格切换?价值、成长之间的风格切换往往是两边涨跌、估值变化到了极致的状态,比如今年初风格转换到低估值的金融、地产等板块,是因为之前一年多的持续下跌,造成一个极致的与成长股之间的差距,才出现了明显的切换。

  目前来看,两者估值的差距也没有到极致的状态,不太可能出现风格切换。除非价值股基本面出现改善,有基本面推动才可能出现这种变化。或者是下半年成长股又涨了很多,价值股又表现很差,这个差距又拉的很大的话,才有可能出现这种转换。

  今年市场的特征就是波动,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没有单边方向,这与外部环境的疲软、动荡有很大关系。

  邢军亮:首先,经历5、6月风格的极致演绎后,包括以新能源车、光伏等为代表的成长,以及受益疫后复苏的消费,拥挤度均显著回升,因此短期面临震荡调整压力。而市场由于缺乏鲜明的主线,进入到各风格、各行业乃至行业内部轮动加快的状态。

  展望后市,在当前这种不确定性仍较大的市场环境中,盈利、景气仍是最重要的标杆。不管是之前疫情后大幅上涨的科技、消费,还是近期出现反弹的地产、金融,背后的逻辑仍是基于其景气改善预期。新能源车、光伏等成长赛道仍是景气确定性最强,市场风格仍将向成长倾斜。

  肖瑞瑾:目前宏观经济周期处于恢复周期,同时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因此短期市场将延续成长风格。更长周期看,当下价值风格的消费、医药处于阶段性重要底部,长期看价值风格也将获得修复。

  美联储加息

  对A股影响已大幅减弱

  中国基金报记者:美联储继续加息75基点,全球央行也在上演加息潮。公开市场操作更为灵活后,中国未来货币政策又将是何走势?后续联储加息是否会影响中国A股市场?

  神爱前:年初至今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适度偏松的,这实际上是贯彻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对货币政策的定调。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冲击后的复苏早期,经济数据还没有显著改善,仍然需要低利率、大规模的金融环境以便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所以央行货币政策预计仍将“以我为主”。

  由于美国的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济周期存在先后问题或者说错位问题,因此美国的加息动作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将显著小于上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下行,因此美联储的加息对A股风险偏好的影响更为显著;但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步入复苏通道,企业盈利将主导市场走势,此时美联储加息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就会弱化。因此总体而言,美联储加息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已经大幅减弱。

  李崟:经历了上半年四五月,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的疫情反复之后,当时我们整体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宽松的,从各项数据上可以看出,应该说进入七月份之后,我们目前处于货币政策放松之后的观察期,边际上更宽松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海外的加息,尤其美国的加息,还是在预期范围之内的,尽管我们国内的货币政策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我们也必须要顾及到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加息节奏对我们可能的冲击。

  邢军亮:整体来看,国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一方面,相较于2020年疫情后国内经济在地产和出口支撑下快速复苏,本轮疫后经济修复动力或相对较弱。国内通胀相对可控,政策缺乏收紧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海外经济逐渐显露出疲态,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最强的时候已逐步过去,7月27日再次大幅加息75bp后美债利率不升反降,中美利差收窄,对国内货币宽松的制约也在减少。随着中美经济基本面、政策的持续错位,美联储加息对A股市场的影响已在明显减弱。

  肖瑞瑾: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我为主”,保持较为宽松的局面,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因此货币政策并不同步,美联储后续加息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

  下半年市场可能将维持震荡局面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市场在快速反弹之后呈现出一定的震荡波动。展望后市,今年后半段A股行情会如何演绎?您如何看?

  神爱前:下半年市场可能将维持震荡局面,目前系统风险因素较小,而经济、流动性也不太支持系统性上涨,指数层面可能将温和震荡,一些结构性机会预计将表现较好。从节奏变化来讲, 美国加息缩表的压力阶段7月份可能逐步过去,而市场一致预期的中报风险在七八月份披露完毕,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减少,随后二十大的召开可能为一些中长期问题树立信心,下半年市场系统风险较小,而市场情绪与风险偏好可能逐步提升,仍是可以积极做多结构性机会的市场阶段。

  李崟:整体市场经历近三个月的反弹之后,应该说又进入到机构分化比较明显的一个位置,目前的成长股的估值在历史分位上还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相反很多价值类公司的估值水平是处在一个历史比较低的分位,所以今年下半年我们觉得随着经济逐渐复苏,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价值风格的相对表现可能会更好。

  邢军亮:近期震荡中,市场对行情持续性的担忧有所升温,但我认为当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下半年仍有望持续底部抬升。

  首先,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成本压力边际改善、企业盈利修复,叠加“宽货币”继续+“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微观流动性逐步回归“增量流入”之下,因此整体可以相对乐观些。

  但出现趋势性大牛市的可能性也不大。首先,海外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联储加息周期、地缘政治风险仍将压制全球风险资产的表现。其次,经济整体仍是弱复苏,上市公司盈利有望改善但幅度有限,更多体现在结构性亮点。第三,下半年货币政策并非大水漫灌,股市较难出现整体估值泡沫化。

  肖瑞瑾:后半段A股将继续呈现出结构性、阶段性的行情走势,具备良好基本面前景的行业将获得投资者青睐。

  余广: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平稳复苏,虽然可能受到疫情扰动,但相对而言国内经济目前是底部区域,向上走的趋势比较明显。房地产数据比较差,问题比较多,环比来看相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力度还不够。新基建预期在下半年发力会多。下半年国内财政政策会逐步落地,国内经济会呈现底部爬升的状态。

  下半年短期来看,市场表现还不错,保持一定活跃度,有热点。从估值角度,目前估值还是可以接受、比较合理。所以短期来看,市场还是可以的,不用过于担心。

  刘伟伟:预计下半年整体宏观经济有望逐渐回升。上市企业的盈利水平可能也将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会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这将有利于整体市场进行估值的扩张。随着下半年海外经济逐步进入衰退阶段,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边际也可能出现相应的放松。

  整体而言,我们对下半年市场情况持审慎乐观,还需注意国内疫情风险。

  密切关注中报集中披露季

  坚持长期主义

  中国基金报记者:应对市场波动,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神爱前:我们仍将坚持业绩估值等基本因素,不参与市场博弈。当前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反弹,一些成长板块涨幅不小,有一定调整的压力,不排除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波动、小切换。但当前系统风险较小,由于市场交易因素导致的调整,通常良性可控,形不成中长期趋势,反而是可以利用市场的波动积极去买入一些看好的方向。

  李崟:在投资策略上,因为马上要进入中报集中的披露季,我们会加强对中报期间整体表现比较好的行业和公司的深度研究,考虑对经营上相对表现较好的行业和公司争取多布局一些。

  邢军亮:投资策略不会太多调整,我们会依旧坚守需求确定性最强的新能源方向,操作上也会根据产业趋势做持仓结构优化。

  肖瑞瑾:我们将继续采取长期投资主义,继续布局长期看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和军工行业,同时关注消费、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机会。

  刘伟伟:我们会密切跟踪行业数据,如果面临一些可能影响中期行业发展逻辑的因素,我们也会考虑通过仓位调整等方法来规避一定的回撤。如果判断短期风险对行业的中长期发展逻辑不会造成任何影响,那我们可能也会去坚定持有或者增加对板块的投资。

  我们也会关注整体组合的估值水平。如果持仓的公司估值水平出现泡沫,则会及时调整,争取使组合估值水平都处在相对比较合理的状态。

  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

  军工、消费、医疗服务等被看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中长期角度,您相对看好哪些板块或者行业?

  神爱前:我们相对看好以下几个方向:第一、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等创新正在步入产业加速周期,消费体验感上升,愿意为一些创新买单,新品牌为打造知名度愿意积极拥抱创新,很多相关的创新零部件正进入渗透率快速上升周期。同时政策对汽车消费支持力度加大,行业有望在下半年迎来需求拐点与成本拐点,长短周期发生共振。

  第二、海洋风电:海洋风电逐步步入平价周期,沿海各地积极规划海风建设,未来三五年开启一个非常好的业绩增长周期,下半年预计逐渐步入招标高峰期,目前估值性价比较高。

  第三、光伏与储能产业链:硅料产能在下半年将得到释放,将减轻上游供给瓶颈压制,海外需求高涨,国内地站也有望加速,下游需求有望超预期。新的电池片技术创新有望在下半年落地,提高产业链盈利水平。

  第四、疫情修复产业链:疫情防控逐步正常化,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的预期可能将逐步兑现,免税、啤酒、餐饮产业链在疫后业务弹性较大,同时存在自身的产业逻辑,存在一定修复空间。

  李崟:我们目前还是比较关注相关能源上游的一些行业的未来表现机会,比如像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等,因为这些行业现在正处在一个高盈利、高分红、高现金流、高股息率叠加低估值的情形,应该说是一个投资比较好的时机,而且我们认为,这一次的能源通胀,主要还是由于供给端的瓶颈所导致的,但是供给的改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还是比较看好这个方向。

  邢军亮:第一、聚焦高端制造方向:“碳中和”势在必行,能源行业是突破口。发电及供热是我国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约占到总排放量的一半,能源电力行业控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从能源变革角度来看,风光是未来电力生产侧主力军,逐步迈向存量替代阶段;电网侧方面,碳中和转型支撑,助力能源结构转型;用电侧方面,车辆全面电动化,推进碳中和。

  第二、科技补短板方向:包括元器件和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机会、高端制造领域技术升级机会以及数字信息创新机会。

  肖瑞瑾:中长期看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军工、消费、医疗服务行业。

  余广: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一方面,未来中国人口红利虽并不明显,但工程师红利会非常明显。像今年中国有一千万大学生毕业,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有这么大的体量。在某些需要高端人才的行业,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体量大,人的需求存在分层,一些小众的消费在中国也可以做到很大的体量,这些小众需求也形成了比较大的投资机会。

  下半年短期来看,市场表现还是可以的,保持一定活跃度,有不少热点,形势还是不错。长期比较看好成长股的表现,主线还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因为不断有利好催化剂出现,这些方面可能成为未来的亮点。

  新能源长期机遇明显

  不必要执着于短期交易博弈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新能源板块成为反弹急先锋,在目前环境下市场争议声较大,您如何看这一赛道的短、中、长期投资价值?

  李崟:新能源板块在双碳的大背景下,整体是非常具有潜力的,而且我们看到新能源板块这两年是增长非常迅速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我们对其中长期的发展也是相对乐观的。

  但是由于这些行业的股票前期涨幅也比较大,这里可能需要再仔细甄别具体的细分行业,因为有一些行业未来的扩产比较多,未来的竞争格局有恶化的可能,叠加现在的估值比较高,所以未来投资的风险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新能源板块中有一些竞争格局比较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些企业,我们还是觉得有机会。

  神爱前:以汽车智能化、能源非石化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仍在蓬勃发展,渗透率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技术升级仍在不断迭代、产业链不断延伸,供应链快速演变,即使有一天产业增速终将放缓,但整个产业蛋糕却日益壮大,内部的竞争力变化与利润分配变化,仍能提供个股阿尔法机会,更何况,在未来几年这些产业创新相关方向仍能维持可观的增速。良好的实业发展与创新为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不太必要执着于短期的交易博弈。

  余广:去年表现佳的板块如新能源汽车等回调比较大,调整比较充分,在最近市场反弹中表现较强。从估值整体来看不算特别贵,还比较合理。光伏某些细分行业前期涨得也比较多,估值实在太高,但光伏硅片、组件等估值还可以接受。风电公司目前普遍估值20倍左右,也不算太高。

  高景气行业保持较好态势。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景气度下半年比上半年要好,这不仅是长期趋势的表现,与短期爆发性需求也有关系,比如欧洲的能源危机。下半年进入旺季,这些板块景气度的确定性比较强。

  需要关注的是,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汽车,之前产业利润主要被上游瓜分,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赚钱的主要是锂矿公司,光伏产业链中有70%的利润是被硅料赚取,中下游企业赚的比较少。明年锂、硅产能释放比较多,可以预期无论锂矿还是硅料价格下降会比较多,再加上电解液、钴、镍材料价格都在下降,这一部分的利润回到电池和整车,所以我认为这方面的机会是比较大的。

  成本下跌,车价就存在降价空间,也会刺激到需求。不需要太过担心明年补贴退坡会对需求、车企盈利有较大影响,因为成本下降足以把补贴抵消。

  邢军亮:如前所述,新能源板块在经历5、6月的大幅上涨后,市场交易拥挤度上升,短期存在资金博弈加剧带来波动风险;但从中期来看,新能源板块的电动车、光风光储需求确定性强,伴随上游供应瓶颈的解除,产业链相关优质企业有望迎来市占率与盈利能力双重提升;同时,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板块作为国内产业升级、弯道超车的重点方向,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冲突加剧背景下,维护能源安全“底线思维”的重中之重,仍将是未来数年市场最核心的配置方向。

  肖瑞瑾:新能源板块长期投资价值确定,中期仍有较多结构性投资机会,短期尽管涨幅较大,但仍有一定空间。

  刘伟伟:1-4月份的下跌可能更多受包括俄乌战争及疫情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但抛开外部因素看,行业本身的基本面发展依然处于较好状态。

  俄乌战争使得欧洲对光伏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今年整体行业的需求也超预期。新能源汽车虽然在4-5月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从5月开始产销量数据仍超预期,再加上各级政府出台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处于热销状态。

  基于这两个方向,无论长期还是中短期,我们都看好新能源板块。

  后续关注经济复苏进程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接下来市场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您会密切关注哪些数据?

  李崟:下半年比较关注的,国内主要是整体经济恢复的情况,特别是在总量当中一些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投资、消费、进出口,各项的数据是如何演变的,对我们的经济影响的正向或者负向的影响有多大,这些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

  海外比较关注的是经过连续的加息之后,对于美国等国家的需求端的影响有多大,即会不会进入衰退期,这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点。

  神爱前:目前影响市场潜在的风险还是经济复苏的节奏和进程,以及由此衍生的风险问题等。目前来看,由于过去2年多的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些深刻的影响,导致国内消费、房地产发展均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复苏还比较缓慢,生产主体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一些细分领域可能还处于风险暴露期。后续有没有可能衍生一些风险事件、削弱市场对经济恢复的信心、是一个可能的潜在风险考虑因素。

  数据上主要还是关注月度经济数据中的社零、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等核心数据,以及高频中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开工率、去库速度等数据。

  邢军亮:风险点主要包括海外超预期的通胀以及货币紧缩力度、全球经济快速衰退、国内疫情持续扰动、地产下行压力等。

  数据上,海外主要关注美国通胀相关的CPI、PCE,包括高频的大宗品价格,基本面相关的就业、消费、地产销售数据,以及美联储表态等。

  肖瑞瑾:风险点主要在于美国宏观经济衰退,以及国内货币政策转型。密切关注美国季度GDP和核心通胀数据。

  余广:风险方面主要是疫情扰动还在,但好的方面是国内对于疫情防控有好的经验教训,相信在应对上相比上半年会好很多。下半年会比较关注中美关系对经济的影响,目前来看偏正面更多。但同样因为政治周期,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一个风险点。

  刘伟伟:我们在投资成长板块时,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预期过高。比如我们认为新能源、军工这些行业可能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但它们可能也会面临外部环境的约束,比如今年上海的疫情,就对新能源汽车造成短暂的较大冲击,使得行业出现了短暂低于预期的情况。这种情况以后也有可能会存在,所以大家在投资相关成长赛道基金时,也需要去留意这类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