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的进博故事·大战略 | 陈立斌:“进博会邻居群”群主的重任
编者按:
今年是进博会五周年。这五年来,进博会的参与者、体验者和见证者们用亲身经历书写的一段段“进博故事”,不仅成为进博会的宝贵记忆,也反映了进博会“在不经意间深刻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的神奇魅力。为了分享这份记忆,我们于6月1日启动了“我的进博故事”征集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一篇篇生动的文字,一幕幕鲜活的画面,如往日重现,知未来可期。这个七月,我们将以“大战略”为主题,分享其中的优秀作品,多维度展现进博会作为重要国家战略、主场外交平台、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位和特点。让我们跟随“进博故事”,一起感受进博会的强大吸引力和神奇魅力,共待今年金秋再续“东方之约”,乘开放春风,享美好未来!
每天清晨7点,闹钟把我叫醒。和许多人一样,我睁开眼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打开手机。各个微信群里有好几十条未读信息,先看哪个呢?很多时候我的首选都会是“进博会邻居群”,尤其是在每年进博会前后。我已经习惯了及时查看群里的分享和讨论,尤其不愿错过的是主办方通知、最新政策、近期活动以及小伙伴寻求相关经验的求助信息。作为这个群的“群主”,我深感重任在肩。
我来自德国工业材料公司贺利氏,作为公司进博项目协调人连续参加了前四届进博会。4年来,我和同事们不仅为公司发掘出新的商机,而且在与其他参展商同行的交流中收获了友谊和成长。上百名“进博会邻居”组成的微信群里,几乎每天都会讨论和进博会相关的话题。这个群已成为我的微信群中最独特、最有价值的一个。
2018年,在首届进博会上,我和进博会装备展区的“邻居”们建立了一个小群,开展交流、互帮互助。谁家的展台精美大气,谁家的活动生动有趣,谁家的媒体报道有声有色,谁家的礼品充满创意……统统成为我们交流学习的话题。我们还经常串门,加深了解,创造彼此学习的机会。几年下来,群友范围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日本兄弟公司、美国英格索兰、德国通快激光、芬兰诺基亚等装备展区的二三十位同行,逐渐覆盖到100多家公司,并延伸到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消费品等展区。如今,群里多元的成员、丰富的话题以及多次线下聚会和考察走访,让小伙伴们的交流产生了更多的火花,激励大家共同进步。这些年,我们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参与到了助力进博会“越办越好”的进程中。
每年的进博会虽然只有6天,但在会场之外,我们的“邻居群”保持了非常高的互动频率和交流质量,可以说实现了“永不落幕”。这些交流不仅停留在经验分享的层面,而且促成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合作。
第四届进博会期间,我司举办了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论坛,通过微信群的牵线搭桥,“群友”罗兰贝格派出代表参与此次讨论,观众反响热烈。又如,“群友”埃森哲举办“云上进博会”公益项目,帮助农村孩子从线上参观进博会。“进博会邻居群”里的伙伴获悉后纷纷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天即有成百上千位农村孩子远程了解到进博会上展示的前沿科技,开拓了视野,在心中撒下了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平日里,我们多次组织线上线下分享活动,比如,我们曾针对“如何在进博会的舞台上展示企业高科技形象”“如何组织一场既具有较强专业性又能吸引超过10万普通观众在线观看的直播活动”等问题发起讨论,许许多多满是“干货”的分享让很多“进博会邻居”赞叹“获益良多”。
进博会是一个大舞台,既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也有许多小而美的特色企业。这些参展企业作为进博会的骨干力量,通过积极参与,彰显了进博会作为新发展格局窗口、高水平开放载体的非凡意义。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进博会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和我的“进博会邻居们”也随之取得了一些成绩。以贺利氏为例,我们的展台面积不断扩大,展品的质量和数量逐年提升,并在客户合作、政企互动、项目洽谈、品牌塑造等方面收获颇丰。四届进博会,我们累计吸引进博会现场观众逾万人,线上活动及媒体传播受众达千万人次。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进博会邻居们”也收获满满:有的现场签订了亿元大单,助力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有的频频亮相央视荧幕,成为了“网红”;有的因为进博会项目成功受到公司重用、职级步步高升……更令人激动的是,一大批先进的国外技术和产品,通过进博会走进中国市场,成为助力中国产业升级的引擎,千千万万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因此得到了提升。进博会不仅仅联系着历年来参展参会的数千家参展企业和数十万专业观众,它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千千万万中外企业,深入到中国14亿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