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胀水平飙升源于美国的某些政策决定,其中紧邻美国的拉美国家受影响尤其严重。上世纪80年代前后,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叠加美国经济衰退,导致拉美陷入“失去的十年”。与当时的情形相比,拉美国家已大幅降低对美国的依赖,同中国等新兴国家建立了新型伙伴关系,但一些国家内部固有矛盾难以破解,在动荡环境下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仍挑战重重。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乌俄冲突未见缓和,美国对中国发起单边制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全球供应链断裂……在这一系列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剧。
西方分析人士在研究了今年5月出炉的G20国家年化通胀率之后认为,本轮通胀带来的影响并不广泛,但即便如此,通胀问题仍不容小觑。G20成员中,土耳其、阿根廷和俄罗斯的通胀率已分别高达73.5%、60.7%和17.1%,远超G20平均水平。
其余17个国家的平均通胀率为6.3%。巴西、英国、荷兰、西班牙和美国的通胀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而印尼、瑞士、日本、沙特和中国则远低于这一水平。其中,中国的通胀率最低,为2.1%,仅相当于17国平均通胀率的三分之一。
哪怕是将石油、小麦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考虑在内,通胀也绝非全球性问题,而取决于各国的政策选择。鉴于美元主导地位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美国的政策。今年5月,美国的通胀率高达8.6%,为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通胀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的某些政策决定,比如采取人为措施应对疫情后的需求下滑,对进口工业产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产品)任意加征关税,限制半导体的生产销售,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等等。这一系列举措推高了生产成本,让原本高度一体化的生产链陷入瘫痪,从而出现大量商品短缺的现象。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制裁也直接导致了能源价格上涨。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6月15日,美联储将短期利率上调了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的加息。美联储官员预测,到2022年底,联邦债券的利率将位于3.25%至3.5%之间,到2023年则将达到4%。
美国调整利率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此举加大了借贷成本,导致美元升值,减少了国际金融流动性,这可能使得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出现经济衰退,并将波及全球。
美联储加息具有系统性的影响,位于美国近邻的拉美国家面临的形势尤为棘手,因为该地区不仅依赖外部资本流动为收支平衡和公债展期融资,而出口的则主要是农产品、能源和矿产等初级产品。
由美国利率政策“急转弯”引发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1970年-1980年,美国遭遇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美联储采用了超预期的加息政策:有效联邦基金利率从1979年8月的10.94%上升至1981年6月的19.1%。随着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美元大幅升值,扭转了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结束以来,美元持续贬值的趋势。1981年至1985年间的巨额贸易逆差为流入国际收支资本账户的一笔雄厚资金所抵消。按不变价值计算,石油价格从1980年的每桶近120美元跌至1989年的每桶不足40美元。
从拉美国家的经济来看,利率突涨导致了整个上世纪80年代持续的债务危机,人们称这一阶段为拉美经济“失去的十年”。美国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局面,因为拉美国家对美出口下降,导致其财政收入减少,无法承担高额利率、偿还巨额债务。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暂停偿还债务;同年11月,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债务国——巴西也宣布暂停还债。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理解当前局势的严峻性,但目前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又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有很大不同。自“失去的十年”后,拉美国家已大幅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对拉美食品和原材料有进口需求的国家多集中在亚洲,中国是其中主要的进口国。现在,中国是巴西、智利、阿根廷和秘鲁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不再是拉美国家生产性投资的唯一来源。中国通过直接投资或贷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地区开展了重要合作。同样,拉美国家也没有陷入冷战之中,因为它们正在努力与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非洲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然而,尽管当前国际环境比过去更为乐观,但拉美国家自身的局限性仍难以破解。例如,巴西在处于大规模失业、投资率低迷和GDP增长停滞的情况下,仍将利率提高到了13.5%。这种应对措施只寻求遏制公共债务扩张,而不设法相应地提高GDP,只会为国家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