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去年12月,美方罔顾事实、颠倒黑白,以所谓涉疆“强迫劳动”为由,通过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180天后,该法于今年6月底生效,进入实施阶段。6月,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国土安全部先后发布《进口商操作指南》《防止进口中国用强迫劳动开采、生产或制造的商品的战略》,为UFLPA具体执行提供指导。
其法律执行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实体清单”模式对华施压。美国国土安全部推出所谓涉疆“强迫劳动”实体清单,对被列入清单的中国涉疆企业生产的商品,实施进口禁令;二是精准打击新疆产业链,制裁重点包括服装、棉花、番茄、硅基及相关光伏产品;三是要求进口商承担两大义务。进口商需要调查、追踪供应链全流程,履行好尽职调查义务,确保商品不涉及新疆所谓“强迫劳动”。此外,一旦CBP需要,美进口商负有举证责任,证明进口商品不涉及新疆所谓“强迫劳动”。
对中国频频打出“涉疆强迫劳动”牌,是美国将对华经济问题政治化、产业问题“人权”化的典型手段,极为粗暴恶劣。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禁止进口中国所谓“强迫劳动”产品,不限于新疆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还包括中国其他地区参与“援疆项目”“对口帮扶”企业生产的产品。因此,美国此举不仅仅是获得贸易优势、强行重塑全球产业链,还具有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毁灭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梦想的战略考量。
根据CBP统计,截至2022年6月,美国因“强迫劳动”共对全球发出54个暂扣令、9个调查发现,其中35个暂扣令、5个调查发现针对中国产品。美国对华频频以所谓涉疆“强迫劳动”为由“下黑手”,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和新疆发展,也给世界经济和美国自身带来诸多负面冲击,造成多输局面。
加剧美国企业额外负担
首先,美国进口商面临着额外的负担和成本。美国把涉疆“强迫劳动”的供应链核查监管责任转移给了企业主体,为履行“责任”,企业不得不雇佣额外调查员工或为其提供调查应诉服务的公司支付费用,无形中增大进口商成本。
其次,该法让许多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面临困局。美主流舆论抨击苹果、耐克等企业产业链中的产品涉及新疆所谓“强迫劳动”,为抚平国内舆论,他们不得不“自证清白”,剥离其中所谓的涉疆元素。但是,中国的法律也有明确的反对商业歧视性内容,一旦追究起来,美国企业将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
如果为减少由美国挑起的所谓“强迫劳动”政治风险,美国企业强行调整涉华产业链,甚至进行产业链的地区重新布局并力求“多元化”,企业将面临生产效率下降,短期经营成本陡然升高、甚至失去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的不利局面。
恶化美国通胀形势
目前,美国通胀高达9.1%,创下40年新高,严重加剧经济复苏风险,成为拜登和民主党中期选举的最大负担。而美国大打“新疆牌”将会继续恶化美国的通胀形势。美舆论预测,美国进口新疆产品占其全部进口不足0.5%,对美国通胀影响或有限。但是情况绝非如此,从棉花及纺织品来看,虽然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规模有限,但中国未加工的棉花出口到越南、印度等14个国家,纱线出口到全球190个国家。
执行UFLPA将很可能继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再次人为扰乱全球产业链,制造美国纺织品等产业链“断点”风险,加剧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从太阳能产业链看,全球近一半的多晶硅来自新疆。为减缓太阳能产业链断裂和国内通胀压力,拜登政府不得不临时豁免东南亚四国太阳能组件的两年关税。若将中国多晶硅排除出产业链之外,会造成相关产业链的严重动荡,美国难以独善其身。
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当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世界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困扰,出现大“滞涨”风险上升,亟待各国再次同舟共济,应对潜在危机。但是,美国的做法却在破坏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给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困扰。
当今俄乌冲突还在持续,美国趁火打劫的做法正在导致引火烧身。仅仅能源格局的动荡就已经让美国的通胀问题难以化解,涉疆法案的实施将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希望美国及时反思、引以为戒,不要再生事端而沦为世界经济的动荡之源。(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责编:贾文婷、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