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出炉 你中过招吗?

财经 (55) 2023-01-31 08:43:34

  红星资本局1月30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雪糕刺客”“菜刀不能拍蒜”“网络游戏停服删档”以及“知网涉垄断被罚”等热点事件均上榜。

  中消协表示,希望通过对这些热点舆情的深入解析,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以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起来看看这些热点舆情,想想自己中过招吗?

  1 “价格刺客”

  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

  排在舆情热点第一位的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与2022年夏天备受舆论关注的“雪糕刺客”有关。中消协提到,一些高价雪糕平时“藏”在冰柜里,待结账时才发现其价格高得超出预期,消费者感觉被“宰了一刀”。还由此衍生出“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

  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

  2

  “科技与狠活”

  消费者担忧食品非法添加

  “科技与狠活”相关话题排在舆情热点榜第二位。2022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博主发布揭秘食品制作“内幕”的短视频,号称“科技与狠活”,引发舆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如“人工合成牛排”“三花淡奶速成浓汤”等。

  中消协提到,舆论呼吁,市场和政府要协作配合,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担忧、为食品添加剂“正名”。

  一方面,食品企业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合规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及时准确地告知消费者其实际功效和具体含量,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加强审查与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滥用添加剂的打击力度,让黑心企业和“非法添加物”彻底绝迹,重振消费者信心,让消费者不再谈“食品添加剂”色变。

  3

  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

  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

  舆情热点榜第三位是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了“求美”消费需求的释放。中消协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医美机构证照不齐全,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不规范等。

  2022年11月,中消协发出消费提示,呼吁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正确选择医美机构,审慎作出医美决策。

  舆论认为,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行业协会及消协组织等多手段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医疗美容机构主动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品质,多方合力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更好释放医美消费需求的必要之举。

  4

  预制菜品质及应用场景

  存在争议之声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022年爆火的预制菜也上榜了“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消协表示,近年来,具有方便快捷、种类丰富等优势的预制菜迎来了风口,然而,争议之声也见涨。

  一方面是,预制菜屡被曝出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口味欠佳、标识信息标注不全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

  另一方面是,一些餐饮商户或有意或无意隐瞒餐品是由预制菜制作的情况,导致希望品尝厨师现炒餐品的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中消协提到,舆论呼吁,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探索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共同研究制定预制菜相关标准,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也要做好告知工作,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5

  主播售假问题

  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

  直播带货是当下的热门销售方式,当消费者心动于直播间内物美价廉的商品时,也面临着假货带来的权益受损困扰。中消协提到,2022年以来,各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已查处多起通过直播平台售假案件,其中不少案件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

  中消协指出,规范直播电商行为,从根本上看,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违法成本。有关部门应秉持对假货“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直播带货中的违法行为,对带货主播、直播平台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此外,各类平台也需强化自我管理、压实监管责任;商家和主播要坚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避免盲目冲动,做到理性消费。

  6

  “菜刀不能拍蒜”

  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

  2022年7月,知名老字号品牌因“消费者投诉菜刀拍蒜断裂”引发舆论热议。中消协指出,该事件暴露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强推性价比畸低的产品,再通过所谓“消费者教育”完成收割闭环,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又有苦说不出的行业痛点。

  舆论认为,作为有着“情怀”加持的老字号,更应该在品牌和产品进化的同时,认清自身定位,瞄准市场需求,传递出对消费者习惯的尊重之情。

  7

  电商平台“保价”服务

  被指“套路”消费者

  保价服务成为2022年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促销活动中的宣传重点,但其实施成效却引发舆论质疑。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商家的保价服务事实上附加各种条件,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商品链接逃避价保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

  中消协提出,舆论呼吁,平台和商家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明示保价除外情况,不断完善保价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双11”等促销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消协等组织还应持续监督商家及平台,督促其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8

  沉浸式娱乐形式

  隐藏不安全因素

  中消协提到,“密室逃脱”“剧本杀”迅速扩张、野蛮生长,带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如涉及惊悚、恐怖、血腥、鬼怪等元素的“密室逃脱”“剧本杀”,部分店家存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游戏规则及环境问题,尤其是对未成年人。

  舆论认为,有关部门要根据《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南(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要求,从经营安全、未成年人保护、内容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消协组织要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商家要加强行业自律,坚守底线诚信经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用优质的剧本、良好的体验来吸引消费者,同时要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

  9

  知网涉垄断被罚

  平台阻碍知识传播

  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也上榜了“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消协指出,知网屡屡引发舆论关注的事件背后,不仅暴露出平台侵犯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更显示出平台阻碍知识传播与科技创新的隐患。

  中消协提到,知网被处罚,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监管的重要举措,对维护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知识生产和流动、推动创新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

  网络游戏停服删档

  虚拟财产不能“想删就删”

  近年来,一些运营不当的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纠纷。比如:手游《云裳羽衣》停止运营引发消费者不满;“网易与暴雪停止合作”后,《魔兽世界》《炉石传说》等游戏可能因“停服”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等。

  中消协指出,舆论认为,消费者的权益不能“想删就删”,网络游戏运营方在调整经营策略时,须尊重消费者意愿,选择消费者可接受的方式。监管部门应督促企业履行好自身职责,对于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治。相关法律法规也应不断完善,为消费者的虚拟财产筑起坚实的保护墙。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强亚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