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年来各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

教育 (74) 2022-07-26 14:54:35

  教育部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十年来,各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帮助引进企业663个,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

  26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成效。

  刘昌亚在会上指出,八年脱贫攻坚战,两年乡村振兴路,75所直属高校全面投入,攻坚克难,接续前行。十年来,教育部切实履行直属高校定点帮扶牵头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各直属高校强化政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上下联动、一抓到底的责任体系。教育部先后成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决策部署、推动落实、监督问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进、年末有考核、全年有调度。各直属高校均成立了领导小组,把定点帮扶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动员全校的力量推进工作。在脱贫攻坚最后四年,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直属高校向中央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用实际行动兑现庄严承诺。切实发挥考核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中间的作用,通过学校自评与互评、年终考核与日常表现、专家评议与第三方评估、查找问题与发现典型“四个结合”,较真碰硬检验责任落实,考核结果逐年向好,责任担当持续转化为工作成效。2016年以来,共有32个直属高校集体和个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和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健全统筹协调、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分别在承担任务初期、脱贫攻坚决战时期和巩固衔接期三次印发专门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直属高校把“规定动作”做实,把“自选动作”做优。在强化校际协同上,坚持合作共赢。分领域成立高校帮扶联盟,共有131所部属省属高校和企业参与,从高校扶贫“单兵作战”的攻坚战逐步转向高校帮扶“多方联动”的集团战,进一步促进优势资源共享,短板弱项互补,切实把地方所需和高校所能结合起来。形成了北京大学“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等一批发挥联盟作用、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工作模式。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37所直属高校还承担了支援14所部省合建高校学科建设任务,有效提升了合建高校的办学水平,并发挥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强化校内协同上,坚持一体多元。各高校既是统筹协调、组织调度的“指挥部”,也是支持保障挂职干部、专家教授、青年学生一线作战的“后勤部”,还是动员协调校友、企业等社会资源的“联络部”,集学校合力、聚校友之情、承社会之助,形成了校内外联动的帮扶局面。十年来,各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帮助引进企业663个,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在强化项目协同上,坚持典型引领。教育部连续举办六届直属高校、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遴选出了172个特色案例。同时,一大批教育、志愿者、旅游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入选其他部门征集的案例库。这些典型经验、成功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各个学校互学互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有效的工作抓手。

  三是聚力精准施策,落实因地制宜、有力有效的帮扶举措。各直属高校充分发挥学科、科技、智力和人才优势,与帮扶县密切配合,坚持定点帮扶、重点突破与联合作战、全面提升相结合,逐步探索形成了应帮扶县所需、尽高校所能的特色帮扶路径。在教育帮扶方面,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援建捐赠、师生支教、师资培训、结对关爱等成为所有高校的共同行动,促进帮扶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较大提升。十年来累计培训教师11.64万人次。在产业帮扶方面,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引入专业力量、促进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实现帮扶地区农业产业的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升值,很多帮扶县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十年来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77.76万人,帮助制定规划类项目1352项,落地实施科研项目1949项。

  在健康帮扶方面,深入开展医生和设备支援、医护人员培训、巡回医疗和卫生知识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一大批帮扶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三级医院。在消费帮扶方面,全面动员校内外力量,通过建立高校“订单式”农产品直供基地、后勤采购、工会购买、师生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十年来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4.01亿元,在国家消费帮扶 “832” 平台上购买额度始终处于中央单位的前列。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我们紧紧围绕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组织直属高校开展了102项创新试验项目,以创新为手段、以试验为途径、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把知识的力量、科技的能量和青春的活力投放到乡村振兴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项目开展一年以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比较明显的成效,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进的重点工作。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融入乡村、扎根大地的育人模式。广大干部师生走进乡村、贴近群众、服务一线,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国情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已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出2000余名师生深入西部7省区345个县开展乡村调查,形成了西北地区乡村类型调查报告,学生撰写的《乡村振兴的青年实践》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各校在帮扶地区建立了近百个教育培训、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一批又一批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用在乡村建设中,使高校与乡村紧密融合、共同成长。

  历年全国脱贫攻坚考核第三方评估、工作普查、资源调查等,高校师生都成为绝对主力。各学校发挥学科人才和研究优势,成立乡村振兴的研究机构42个,注重将工作实践进行学理性阐释、学科性集成、学术性研讨。工作中涌现出的特色案例、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也成为了思政课的宝贵素材,各校以主题宣讲、报告会、专题课等形式开设了系列国情育人课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