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升空,美媒拿“龟兔赛跑”对比中美航天发展

国际 (76) 2022-07-25 09:59:14

  [环球时报赴文昌特派记者 樊巍 范安琪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 柳玉鹏]“中国距离全面建成空间站更进一步。”半岛电视台24日的评论称。北京时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之后,问天实验舱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问天实验舱开展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这一成就立即引发国际媒体大量关注。从聚集在文昌发射基地的中国航天迷们到中国航天技术“正在(与美国)对等”、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是快还是慢……中国的“航天雄心”再次被外媒热议。中国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2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并不想和任何国家进行太空竞赛。中国空间站是开放的,要开展大量国际合作。但中国空间站的发展确实改变了世界载人航天的格局,世界上出现了“双空间站”时代。未来,世界载人空间站将会有更新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航天迷们欢呼雀跃

  中国空间站又名天宫,是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整体呈T字构型。其中天和核心舱于2021年4月29日发射升空,迄今为止已接待三批中国航天员;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而梦天实验舱计划将于今年10月发射升空。

  “在一个阳光明媚、温暖的早晨,成群结队的中国航天迷们聚集在中国南部海南岛火箭发射区附近的海滩上。其他人则挤在海滨酒店的屋顶上。”《纽约时报》24日的报道称,26岁的航天迷张静怡(音译)和约30人在酒店屋顶上架起相机。她4个月前预订了酒店,这是她第19次“追逐火箭”。“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她说。

“问天”升空,美媒拿“龟兔赛跑”对比中美航天发展 (http://www.paipi.cn/) 国际 第1张

  《环球时报》记者24日在发射现场看到,尽管8月的海南文昌中午的室外气温达到34摄氏度,但是依旧难抵各地民众前来观看发射的热情。发射场附近的海滩被认为是观赏发射的最佳地点,许多民众和摄影爱好者甚至凌晨两三点就来到这里,抢占最佳观赏点。通往航天发射场的道路一度还因为前来看发射的民众太多而出现堵车。

  与民众的热情成正比的则是火箭发射的壮观程度。14时22分,长征五号B火箭准时点火升空,托举着重达23吨的问天实验舱直入苍穹。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现场许多民众挥舞着国旗为之欢呼呐喊,发出赞叹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虽然前来观看发射的民众很多,但海南当地的防疫毫不放松。对于外地来海南观看发射的民众,出机场后需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而在文昌市内出入旅馆、饭店等公共场所都需要提供海南健康码。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民众是带着孩子前来观看发射的。因为正值暑假期间,许多机构也以儿童夏令营的方式组织青少年前来观看发射活动。一位夏令营活动组织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空间站“太空课堂”等活动在许多青少年心中种下了“航天梦”,而到现场看发射无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走近航天、亲近航天的机会。许多孩子通过观看火箭发射,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以及祖国的强大,“这无疑是最好的爱国教育”,该组织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美国“太空”新闻网24日称,“问天”的字面意思是“对天提问”,这是中国计划建成的空间站三个模块中的第二个。中国航天员之后不久将在问天实验舱举办科学讲座直播。

  三位航天员“搓手期待大房子到来”   

  地上的人鼓掌祝贺,“天上”的人也在“搓手”等待——24日同样在观看问天升空的还有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他们专注又兴奋地观看问天实验舱直播的照片感染了不少网友。据了解,与天和核心舱相比,问天实验舱更重、更大,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将来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接受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因此,24日不少网友开玩笑说,三名航天员正在“期待大房子的到来”。

  法新社等西方媒体24日第一时间报道了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的消息。报道称,这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一步。对已在天宫中的中国航天员来说,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是一个挑战,因为它需要连续的、高精度的操作。报道引述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的话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如此庞大的飞行器对接在一起,这是一个微妙的操作。2022年稍晚,中国还会发射一个新的实验舱。最终,中国空间站的能力会大大增强,有足够空间和动力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

  据俄罗斯“生活”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十分关注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航天工业立法监管专家委员会副主席瓦连京·乌瓦罗夫24日向中国同事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航天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具有前瞻性和丰富的经验。

  路透社24日的报道说,问天实验舱的发射是中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空间站建设的最后任务之一。“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约是国际空间站质量的1/5,将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印度报业托拉斯称,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唯一一个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国家。“现有的国际空间站是多个国家的合作项目。观察家们说,一旦国际空间站在未来几年退役,中国天宫可能成为唯一在轨的空间站。”

  美媒对比中美航天事业:“龟兔赛跑”?

  “快节奏的太空计划”,法新社24日称,中国在追赶美国和俄罗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这些国家在太空探索方面拥有数十年的经验。报道引述专门研究中国航天计划的分析师陈岚(音译)的话说:“中国空间站将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建设,这是历史上模块化空间站建设的最快速度。相比之下,俄罗斯‘和平’号和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分别花了10年和12年。”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晚于美国和苏联,这是客观事实。但《纽约时报》24日的报道对中国既贬低又忌惮。报道引述太空书籍作家纳姆拉塔·戈斯瓦尼博士的话说,中国太空计划在复杂程度方面已经超过俄罗斯,在月球和火星探测计划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报道引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里斯的话说,中国在太空做过的事都是美国已经做过的,“但它正在达到技术对等,这是美国非常关注的问题”。与美国这只“野兔”相比,该专家将中国的太空计划比作一只“乌龟”,“尽管近年来乌龟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黄志澄2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将中美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比作“龟兔赛跑”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在载人航天上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美国,从2003年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到今年年底建成中国空间站,不超过20年。而美国从第一个宇航员上天到建成国际空间站大概花了将近50年的时间。世界上载人航天技术遵循着共同的发展规律,中国避免了国外的许多弯路,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此外,中国空间站有后发优势,在许多关键技术上有所创新。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祝加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