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
资本市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建设指明了方向。
对于如何更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专家表示,资本市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重要枢纽,需要发挥出功能作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更多新技术,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努力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
拓宽科技创新融资
“资本市场需要加快制度创新,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深化与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通过丰富创新型金融产品、引导多种创新投资模式、支持市场激励机制等方式,促进关键技术、人才、资本等多种创新要素的相互驱动、融合发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
科创型企业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且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科创型企业一般重技术、轻资产,缺少用做抵押品的固定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对此,北京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胡浩认为,需要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发挥直接融资作用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发挥出资本市场制度优势助力科创企业融资,科创板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实现一系列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和科创要素有效对接,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在2022金融街论坛上表示。
“科创板不同于主板,其上市标准弱化利润指标,强调科技创新指标,为科创企业发展开拓了融资渠道。”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过去我国资本市场企业上市融资标准是针对成熟企业制定的,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类企业的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科创板“试验田”针对科创企业融资特点,在发行上市标准上,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从多个维度做出改革。科创板设立了5套上市标准,用包容姿态拥抱处于不同成长阶段、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科创企业。
“如果没有科创板,我们公司IPO进程可能还会延迟。”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江冰说,公司自2020年7月份登陆科创板以来,在资本市场助力下,公司通过募集资金投入研发,推动公司业务得到高速增长。
蔡建春介绍,科创板专注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市场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截至目前,科创板已上市486家科创企业,IPO融资额超7300亿元,占同期境内A股市场首发融资总额的40%以上,总市值超6万亿元。
专家表示,科创板的推出,打通了创投在科技创新行业“募投管退”全环节,疏通了堵点,带动了创投公司投资拟上市企业,约97%的企业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仅医疗健康和半导体领域股权投资金额已超过5000亿元,较科创板推出前增长明显。此外,科创板独有的询价转让制度,实现了创投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有序“接力”,为创新资本高效循环提供了有益补充。
科创板“试验田”日益成为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纽带。经过三年多的建设,高质量的“硬科技”企业群体稳步壮大,一批打破国外垄断、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并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提升了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自主性和安全性。在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以及工业、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集聚了一批特色企业。这些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提升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技术的攻关需要资金的推动。“硬科技是强国之道,也是当下产业转型、持续稳健增长的必由之路。硬科技投资是我们投资的重点,目前我国芯片在基础设备制作领域有巨大发展空间,更需要迎头赶上。需要为这些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和人才提供资金支持。”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许尚威表示。
蔡建春表示,未来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完善科创板做市配套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发行定价机制,助力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支持科创债发行,不断拓宽科技创新领域的多元融资渠道。
强化资源配置功能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首要是强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普惠性,这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关键;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资金包容度和覆盖面,促进要素向最具潜力、创新性的领域协同集聚,也是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必然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洪说。
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认为,建立健全更加包容的资本市场制度以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是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企业创新风险较大,需要权益资本的支持。不少‘专精特新’企业是小微企业。我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好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优化和发展四板市场,规范和繁荣私募股权市场。这样,可以更好地为不同创新阶段的企业提供及时的权益资本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供应链稳定性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实践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题亟待解决。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且具有‘两高一轻’的特点,即高技术投入、高人力资本投入和轻资产,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但由于这类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大,又缺乏合格抵质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应从以贷款为主的服务模式,升级为‘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投融资综合服务。”
党中央、国务院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强直接融资支持。为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功能,近日,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周贵华表示,未来将深化与各地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建立挂牌审查绿色通道,探索开展“公示审查”白名单等创新制度安排,做好规则对接、监管对接、技术对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体系化的合作模式。
北京证券交易所一直在服务中小企业道路上前行。“北交所将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作为自己的初心和责任,构建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安排,着力提升直接融资覆盖面和包容度。”周贵华表示。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6家,总市值超2000亿元,公开发行实现融资270亿元,合格投资者数量超过520万户。
证监会公众公司部一级巡视员商庆军表示,北交所开市以来显著激发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具体表现在:创新型企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上市企业创新属性突出;发行机制灵活高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功能日益凸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生态逐渐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更加顺畅。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要注重资本市场内在的高质量发展。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要完善退市机制,打造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良性市场生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表示,要持续深化改革,灵活运用新科技手段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与顶层谋划布局,提高监管执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备性,提升市场参与者整体水平。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李明表示,近日,证监会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如果说过去两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治乱,新一轮方案的核心将是提质。”
李明表示,力争用3年时间,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五种能力”持续提升,使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具体看,有五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制度规则体系;二是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增量存量改革;四是进一步提高监管的适应性时效性引领性;五是进一步增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强大合力。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沙雁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交所将以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为主线,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用制度的高质量、监管的高质量、服务的高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高质量。”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要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表示,近年来,资本市场赋能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但与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资本市场在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既要肯定绝对量的增长,也要正视相对量的差距,着力引导与激励上市公司科学合理提升研发强度,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程凤朝说。
“资本市场要突出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董事长胡伟武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自主CPU研发的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从基于自主IP的芯片研发、基于自主工艺的芯片生产、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软件生态三个环节打通我国信息产业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堵点,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