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27日,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66家市县教育局共同发起,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在致辞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协同协作,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教师成长规律、教育帮扶规律,探寻基础教育改革良策,破解教育发展的共性难题,推动各类教育协同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共建共享,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弥合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营造更健康、更多样化、更有活力的基础教育新生态。要进一步促进教育的交流交融,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等跨界交流的新机制,分享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介高质量育人模式样板,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开放新格局,为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以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报告中指出,聚焦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经过5年努力主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区域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明显增强,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数字化有效赋能,综合改革有力推进,办学活力充分激发,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吕玉刚指出,要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支撑体系、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治理体系“六个方面”,系统谋划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主旨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要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现象,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改革是关键。”申继亮指出,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要做到“五个统一”。一是红与专的统一,实现培根铸魂与增长知识才干有机融合,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具体化,结合学生发展年龄特点为学生“画像”,要大力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二是智与意的统一,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增长知识见识,开发智力,还要特别加强学生人生理想、志向教育,注重发现、保护、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重视兴趣和个性培养,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是近与远的统一,要处理好学生及家长上好学的现实要求与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破五唯”,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现象,着眼于2035年、2049年的需要培养人才,努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四是内与外的统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要关注关键但薄弱的素养,如创新、综合、实践、灵活应变、自主自律等,要大力推进综合性学习。五是上与下的统一。要推进“抓两头,放中间”的改革。所谓“抓两头”,即一方面落实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另一方面把好出口关,坚持质量为上。所谓“放中间”,就是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表示,乡村教育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十年是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大力推动“强师工程”,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当表率、做标杆,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撑。
在“义务教育‘双减’改革”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提出,“双减”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了三个倒逼机制,一是节假日严禁补课,二是校内作业问题,三是恢复课后服务。“在这三个倒逼机制上,我们正在推动教育生态的三个重构。”一是校外教育生态重构,学科课程教学回归学校,校外教育的主体是非学科教育,国家对非学科补习类教育采取的是支持、规范、引导的政策。二是家庭教育生态的重构。家庭教育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家校合作意识普遍增强,家长观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三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重构。学校教育要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走出知识再生产的孤岛状态。
开幕式上,由湖北省五峰县教育局、广东省始兴县教育局、云南省昭通市教体局、云南省怒江州教育局、河北省阜平县教体局等单位成立教育局长论坛“信息化助力乡村学校提质强师研究共同体”,携手探索“信息化校内外提质强师解决方案”、探索教研教学创新模式,助力乡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在“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之“义务教育‘双减’改革”分论坛上,来自北京、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的多位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