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中的一件大事儿就是我们的问天实验舱任务组织完成了发射前的系统间全区合练,这也意味着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妥当,就待择机发射。而从地面到太空,从6月5号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算起,我们的三名航天员也已经在轨工作生活了47天。今天节目开始,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今天的生活片段,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这是三名航天员今天吃早饭的画面,正对着我们的是女航天员刘洋,最中间的是航天员陈冬,背对着镜头的是航天员蔡旭哲。
这是饭后的画面,刘洋和陈东正在操作仪器,后面的蔡旭哲则是在锻炼运动。
能看得出,大家的状态不错,实际上,最近几天,航天员乘组正在加紧整理从天舟三号转移出来的物资,还进行了接下来手控交会对接备份方案的训练。这期间,他们还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见证了一个神奇的时刻。一起再看一下这个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瞬间。
这项工作是要在二氧化碳还原系统中,检查一下水箱的转化状态。二氧化碳是哪里来的呢?是航天员呼吸出来的,而经过系统又将还原转化成什么呢?那就是水。
可以看到刘洋从系统中将水箱抽了出来。刘洋和蔡旭哲在检查水箱的状态。当然,之后还要将水箱接到处理系统进行净化,最终生成纯净的再生水。怎么看待这个神奇的系统?多出来的这桶水,又能起到多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水、氧气这样的资源在太空中可以循环利用,“生生不息”?这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又在发挥怎样的作用?今天的节目,让我们先从这次应用背后的过程说起。
二氧化碳可以转化变成水?
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飞向中国空间站。值得关注的是,随货运飞船一同升空的物品中,就包括一套二氧化碳还原系统。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吴大蔚:它(二氧化碳还原系统)主要是能够实现再生,把我们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子系统能够再进一步充分重新利用,再用于我们的空间站。
二氧化碳转化后,重新利用的最终形式是什么?答案就是:水,可供航天员饮用的生活用水。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驻空间站执行的一系列重要任务中,就包括二氧化碳还原系统的相关工作。
按计划,6月23日,三名航天员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二氧化碳还原系统的组装和测试工作。
组装测试完成后,系统将会如何运转?二氧化碳真的能成功转化为水吗?就在最近,答案揭晓。
实际上,在此之前,为了实现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驻留的目标,让水和氧气等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环控生保”系统早已投入使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头等大事就是安装调试并体验这套系统。
航天员 刘伯明:再生水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舱内我们收集的冷凝水,第二部分是我们收集尿液,进行尿处理形成的蒸馏水。
神舟十二号三个月的在轨飞行,三名航天员验证了这套系统的全部功能,实现了空间站氧气、水等资源的再生利用,还在太空喝上了功夫茶。
航天员 刘伯明: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喝功夫茶。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主任设计师 唐斌:水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设计的是85%,现在是完全满足我们的设计指标,到后面现在一直使用的是再生水,对舱内的气体净化也不需要消耗一些消耗品,它都是一个循环利用的过程,这样就能够保证长期的一个载人飞行任务。
新系统 新成果
实际上,短片中提到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的这一还原系统,是我们整个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