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行如果我是青年新闻工作者

教育 (138) 2022-07-24 17:03:20

疫情防控下的北京,无论居家办公,还是坚守岗位,偌大的城市,井然有序。于我而言,更多了从容、淡定与读书的时光。一日,快递小哥上门送来了一本书——《人民日报这样讲故事》(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编:王一彪,副主编:费伟伟。伟伟见过文章,人却不熟悉,一彪人很熟悉,过去却鲜见他的文章。书的序言是老友米博华写的,既见评论高度与思想深度,读来亦很朴实亲切。

读完这本书,方知王一彪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主编,书中收录的每篇通讯报道,他不仅是策划者,也是主要执笔人之一。读了这本书,特别是读到他写的“后记”,方知一贯低调、谦虚、君子风范的王一彪,策划主编这本书的初心与使命。

首先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写什么?讲什么故事?这本书甄选了《人民日报》近几年来发表的12篇(组)通讯,可见其珍贵。更为难得的是,每篇(组)通讯都附有一篇思考策划及采访调研写作的“创作手记”。从本书中收录的通讯报道能够看出,篇篇视野宏阔,格局不凡,国之大者,竭诚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扶贫攻坚、改革开放、新时代铁人精神等重大主题。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代主题,是本书的鲜明特色。比如,本书收录关于脱贫攻坚的通讯报道达6篇,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这6篇采访写作时间从2015年起始,到2020年收尾。本书中的每一篇,都体现了《人民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故事的大格局与洞察力。

确定了写什么,紧跟着的问题,就是怎么写故事?如何讲好故事?读完这本颇具分量的通讯报道集,感受到,新闻工作者首先要策划确定好选题,但是,要把一个好选题写好,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温度、有品质,这是很不容易的。书中的12篇(组)通讯,再加上12篇创作手记,以翔实真挚的叙述,介绍了他们怎样把宏大的主题与微观的述事和生动的故事融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围绕脱贫攻坚这个宏大主题,讲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考察的第一个贫困村骆驼湾村的脱贫故事,讲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脱贫故事,讲了福建宁德赤溪村的脱贫故事,讲了贵州毕节海雀村的脱贫故事……围绕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讲了内蒙古70年一以贯之推进模范自治区建设,讲了大庆油田持续60年发扬铁人精神,讲了成昆铁路50年让彝族同胞走出莽莽大山,讲了唐山大地震后40年凤凰涅槃,讲了海南30年建省办特区的巨大变化,讲了新时代上海发展对标全球最高水准,篇篇见人、见事、见精神,而且鲜活、细腻、深刻。

回到题目:如果我是青年新闻工作者。我国新闻工作者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肩负着党和国家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使命。从中国记协2021年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到2020年,我国新闻工作者人数已经逾百万,报社1810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3208家。且分布广泛,服务于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和各级各类地方媒体,还包括新媒体,客观地说,不同的媒体,其覆盖的范围和读者群体是有区别的。但无论《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还是行业媒体、地方媒体,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把党中央声音融入到火热的生活实践中,讲好自己的故事,上百万的新闻工作者,写什么?怎么写?这是具有个性,又有共同性的大问题。

读了这本书,深感我国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职责使命以及他们的艰辛付出。从《人民日报》怎样讲故事的故事中,青年新闻工作者应能得到更多的启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