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殇之囚妃国际观察:中国为制定人工智能国际伦理规范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 (65) 2022-11-23 19:18:09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出的最新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新兴颠覆性技术的飞跃发展正与国际格局演变产生叠加、共振效应,给全球安全和繁荣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已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崭露头角,为全球发展和繁荣按下了“加速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应用正放大数据安全风险、数字鸿沟加深、个人隐私被侵犯、恐怖主义等问题,给全球非传统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风险、新挑战、新冲击。与此同时,“本国优先”的利己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助长了“脱钩断链”“筑墙设垒”等强权政治逻辑和保护主义行径,加大了各国达成全球治理共识的难度。

当前,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远未成熟,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治理协议任重而道远。这尤其需要人工智能领域大国做出表率,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协调合作。但事与愿违,美国近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给全球多边治理进程泼了一盆冷水。尽管这一纲领性战略似乎想在推进大国竞争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寻找平衡点,称要在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转型、核不扩散等挑战方面开展合作,但竞争和对抗才是这份报告的核心基调。美方采取的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政策显然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时代潮流不符。

在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境下,国际社会应如何有效应对人工智能造成的潜在安全挑战呢?倡导“伦理先行”、在各国普遍参与的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建构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2019年6月,二十国集团达成的“人工智能原则”指出,各国应建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聚焦人工智能产生的社会、法律和伦理问题。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正式达成首份《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意见书》,标志着国际社会就凝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共识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致力于在人工智能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中国不断打出“中国倡议”,为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注入了不可或缺的领导力。2020年11月,中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强调,中方支持围绕人工智能加强对话,倡议适时召开专题会议,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人工智能原则,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这展示了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的信心和决心。2021年12月,中国发布《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呼吁各国不谋求绝对军事优势,防止损害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强调各国应秉持“智能向善”的原则,遵守国家或地区伦理道德准则。近日,中国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政策实践,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再次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中国不仅是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起草者、参与者,还是探索者、践行者。各国应重视彼此合理的人工智能安全和发展关切,找到建立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建立互信、积累共识,争取早日达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架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