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曽奥尔夫的音乐人生

国际 (77) 2022-07-24 17:03:09

  5月的第一天,上海歌剧院“艺起前行·云上歌”经典放送栏目在线播放了由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共同演绎的经典舞台作品《布兰诗歌》,这是上海歌剧院“线上赏乐计划”的重头环节,受到听众广泛欢迎。《布兰诗歌》是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作的第一部舞台作品,在作曲家逝世40周年后的今天,这部作品依然常演常新,受到各大剧团和影视配乐大师的青睐。

  《布兰诗歌》分为序歌《命运女神》和正歌《初春》《在酒馆里》及《爱情》,表达了对生命的赞颂、对短暂人生的惋惜和哀叹。1937年,《布兰诗歌》在法兰克福首演即获得巨大成功。演出结束后,奥尔夫专门给出版商写了一封信:“此前我写过的作品——遗憾的是已经出版了,你都可以全部销毁。我的作品全集将从《布兰诗歌》开始。”

  《布兰诗歌》取材于收藏在巴伐利亚一所修道院内的诗集,这本流传于13世纪的手抄本诗集几百年来不为人知,直到19世纪初才被考古学家发现。这些古卷中的诗歌大多用中世纪拉丁文写就,出自吟游诗人之手。诗歌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既有酒歌和情歌,也有抒情诗、讽喻诗等,被称作“中世纪的拉丁抒情诗”。1847年,古卷经过整理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版。

  读到这部诗集时,奥尔夫正值不惑之年,他如获至宝,沉浸其中。“哦,命运像月亮般变幻无常,时而圆时而缺,可恶的生活,把苦难和幸福交织”,这些诗歌让他深陷对自我的思考。当时的奥尔夫为建立一种新的音乐教育方式整整奋斗了10年。他做了诸多具有创造性和实验性的工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积累了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然而,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认可,压力之下,他退出音乐教育领域。这时,奥尔夫揣摩着诗集的字字句句,迫切地想要创作出一部舞台作品,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布兰诗歌》集中体现了奥尔夫的创作理念,在这部“为独唱者、合唱队、器乐伴奏和魔幻布景而作的世俗歌曲”中,他将音乐、舞蹈、戏剧等融为一体,让古老与现代的各种元素相互交织,为人们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有雄壮的呐喊,犹如湍流撞向巍峨的岩石,发出震人心魄的澎湃之音;又有委婉的咏叹,仿佛洁如明镜的小溪流过柔软的草滩,潺潺之声萦绕耳旁。《布兰诗歌》有史诗般的恢弘气势,有世俗的轻松欢乐,形成了奥尔夫独特的音乐风格。

  奥尔夫认为,“音乐表达愈具有本质性、单纯性,效果也愈直接而强烈。”他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即使是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他也能通过语言、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重新组合,在反复中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能量,让观众的情绪随之跌宕起伏,这是他作品中强烈生命力的重要来源。《布兰诗歌》序歌中的第一个曲目《哦,命运女神》便因壮美凝重的曲风和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在全世界的音乐会和影视作品中多次奏响,中国观众对其也并不陌生。令人震撼的打击乐使人感受到命运的召唤,给心灵带来强烈冲击。

  此后,奥尔夫开始全力创作具有“整体艺术”特性的舞台音乐作品。他研读古希腊悲剧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作品,被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打动,遂以古希腊悲剧为主题相继创作了《安提戈涅》《普罗米修斯》等作品,其中各种形态的独白、朗诵、“说话式的咏叹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常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从遥远的古代、神话或童话中提取素材,他这样回答:“时间因素会消失,但精神动力却永远存在。我的全部兴趣在于实现精神现实。”他始终致力于用纯粹且质朴的音乐语言表现强烈的、动人的精神力量。

  二战后的慕尼黑陷入一片废墟,人们不仅要生存,更需要重铸精神力量。已经离开音乐教育领域10余年的奥尔夫,开始了新的教育工作。过去,他主要培养那些未来要担任音乐教师的年轻人,这一次,他要为孩子们服务。奥尔夫主办的教学节目《为了孩子们的音乐》在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播出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孩子、父母和教师都希望这个节目能继续播出。他为此坚持了5年多,后来根据节目内容,编就5卷本《学校音乐教材》。

  在奥尔夫看来,“不存在没有乐感的孩子,音乐对于孩子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若了解作曲家幼时与音乐间的深厚缘分,便不难理解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出生在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家庭,从孩提时代,他的艺术灵感与天赋便得到巧妙引导。一岁多时,他就喜欢听母亲弹钢琴;两岁多,他已开始用钢琴做各种声音游戏;4岁时,他被木偶戏吸引,把土豆画成各种角色的头像,即兴创作对话并进行表演;5岁时,他便可以与母亲四手联弹……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强调唤起孩子们的音乐本能,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歌唱,随心所欲地演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