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降息降准可能性有多大? 央行报告释放这些重要信号

财经 (61) 2022-11-18 06:37:41

  作者: 杜川

  [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环比6月下行0.16个百分点,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较快下行势头。 ]

  年底前动用降息、降准“大招”的可能性有多大?“保交楼”下一步如何推进?政策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情况如何?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如何?

  日前,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对上述热点问题进行权威释疑,释放重磅政策信号。报告中这些提法值得关注:

  1.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2.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3.物价涨幅总体温和,但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对此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研判,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4.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5.截至2022年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

  6.从实际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看,2022年10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3%,较上月下降4个基点,较上年末下降133个基点。

  7.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8.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推动柜台债券业务发展,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债券投资交易、托管结算等渠道,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完善债券承销和做市机制,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及传导功能。

  年底前降息、降准可能性有多大?

  作为下一阶段的政策风向标,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提法有了一些变化。

  报告再次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同时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

  此外,报告新增“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表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意味着短期内在内外兼顾考虑下,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结构性工具定向发力,也包括下调5年期LPR报价、加大对房地产的定向支持力度等,而着眼于稳汇市,以及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年底前实施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通胀压力是否可控?

  一方面,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存在上升可能。

  对此,报告提出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并指出,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对此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研判,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丁宇佳认为,虽然未来国内物价面临着结构性与输入性并存的通胀压力,可能出现阶段性涨幅较大,但演变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较低。首先,年内至2023年,PPI预计将维持低位运行,对CPI的驱动作用偏弱。其次,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且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问题,粮食、猪肉和能源(尤其是煤炭)等影响居民生活和物价水平的关键性商品的保供稳价政策效果较好,有利于物价涨幅在中长期内运行在合理可控区间。最后,我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稳健货币政策,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了空间,奠定了物价稳定的坚实基础。

  汇率未来如何走?

  关于人民币汇率,报告重点强调了汇率市场化和预期管理两个方面。

  报告指出,下一步要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上行,中间价近一周涨幅约3%,与此前阶段性贬值形成对比,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启动稳汇率工具。比如,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等。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认为,这些政策明确释放货币当局降低人民币贬值预期、保持汇率稳定的信号,表明了坚守汇率底线思维的立场。未来,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内需有望逐步释放,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将支撑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的平稳运行。

  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还能降?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环比6月下行0.16个百分点,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较快下行势头。

  在降成本方面,表述由二季度的“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调整为“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王青预计,伴随四季度稳增长需求上升,监管层继续强调“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未来LPR改革效能还将进一步释放,其标志就是在MLF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年底前5年期LPR报价还可能继续下调15~30个基点。

  两批政策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效果如何?

  今年6月,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并增加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金融工具支持银行。

  截至目前,工具使用以及效果如何?央行表示,截至2022年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配套融资也在积极跟进。央行称,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今年新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同步跟进重大项目配套融资。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有效满足项目建设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资金到位只是形成实物工作量的第一步,开工才能实现重大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方面,央行称,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实现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也将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分批实现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下一步,央行将配合督促项目开工建设和加强要素保障,加快其他资本金到位,推进金融工具加快资金支付使用,支持项目配套融资衔接跟进,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