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
在换帅的节点,龙湖展示了一波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市值管理操作。
它2次提前偿还贷款,共计85.5亿港元;3次股东增持,共涉资7130万港元;3次买入美元票据,总价为1280万港元。这一组连环拳打出后,令它稳住投资者,收复股价下跌的失地。
在草木皆兵的行业环境中,地产股市的负面情绪更为泛滥,房企稍不注意,就会被波及,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经营危机。因此,爱惜羽毛的头部房企,诸如万科、旭辉、碧桂园,其维护市值的操作,屡见不鲜。
不过,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尽管大部分地产商苦心操持,仍改变不了股价下跌的窘境,截止发稿前,已经有38家房企沦为“仙股”。而那些躺平的上市平台,更是落得股票停牌、股价仅剩几分钱的田地。
甚至有网友调侃道,“目前上市房企最低股价仅为4分钱,如果你是个屌丝,但在一线二线城市有套房,只要把房子卖掉,然后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你马上成为上市房企的大股东。”
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支棱起股价,甚至不惜蹭热点、呼喊口号,但这终究瞒不了资本市场的雪亮眼睛。最理想的拉升股价、维持市值的方式,是需要较好的基本面做支撑的,假如脱离了基本面,终究不能长久。
收复“失地”
龙湖维护市值的组合拳,打得极其迅速。短短三天内,就将股东增持、提前还债、回购美元票据等多种方式付诸实践,并收到了成效。
10月的最后一天,龙湖换帅的消息一公布,当天便迎来大跌。早盘,龙湖经历了股价的快速下杀,跌幅最大时达到44.21%,创下历史单日最大跌幅。期间最低价7.26港元,也创下龙湖52周最低纪录。
同时,其多笔债券也出现盘中临停,大有股债双杀之势。
但龙湖似乎有备而来,它随即抛出两个利好消息,宣布提前偿还2023年到期的部分银团贷款51亿港元;而其控股股东,也以平均价格每股股份9.53港元,增持300万股。这两步棋,最终使得股价跌幅在收盘时,收窄至23.78%。
此后,龙湖继续放出“连弩”,提振市场。当天晚间,股东Charm Talent买入了公司500万美元优先票据;隔天,控股股东再次增持、购买票据,龙湖也再次提前偿还34.5亿港元银团贷款。
与做空者、市场负面情绪的一系列对抗,最终以龙湖“收复失地”告终。11月2日,龙湖收盘涨幅达到18.85%,报12.86港元/股。这样的股价,已经超过了宣布换帅当天11.16港元/股的开盘价。
在外界以为龙湖准备收手时,它却在11月2日晚间继续出招,控股股东不仅继续增持100万股股份,还买下500万美元票据。
一旦碰见环境变量,龙湖的回应总是有力且迅速的。
例如此前的8月11日,由于瑞银的做空,以及商票违约的流言,该公司盘中最低跌至20.1港元/股,报收于20.9港元/股,跌16.4%,股价创下近3以来新低,单日蒸发超200亿港元市值。
对此,龙湖马不停蹄召开了投资者会,自证清白。隔天,其股东大量增持2亿股股票,涉资55.6亿港元。后有消息称,它将获得一笔35亿元港币的俱乐部银团贷。增持与融资利好,迅速安抚了投资者。
不止龙湖,尚未发生暴雷的头部房企都是极为爱惜羽毛的。即便周围蔓延的风险,很容易让其受到波及,但他们仍竭力在与资本市场的情绪,进行博弈。在这方面,无论是旭辉、碧桂园,还是万科,都是这么做的。
近期,旭辉发布境外债务全面解决方案,准备从全盘考虑,以时间换空间。从中期来看,这是较为合理的举措,但也引发了外界的悲观议论。在此节点,旭辉马上宣布,获控股股东回购100万股公司股份,涉资40.2万港元,此举令其股价稳中有微升。
早在3月,旭辉就曾遭机构做空,但它以购回7040万元优先票据作为回应。而自7月以来,林中等管理层,加大了公司股份的增持力度,在“一事一惊”的外部环境中扶稳船舵。
碧桂园也厌倦了唱空者总拿公司债务做文章,于是在接到穆迪调低公司评级的消息后,它便直接提前回购了一笔4.11亿美元票据,将年内唯一一笔需要兑付的境外债偿还,展示了自身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碧桂园还开展了股东、董监高持续购买公司债券的举措。截至10月中旬,碧桂园控股股东已累计购买公司债券超3.25亿元,以真金白银保护投资者利益。
“老大哥”万科的市值管理,与上述几家公司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年初,当腰斩的年度业绩公布出来的时候,外界一片哗然,而万科为了稳住市场情绪,便发布了董监高的增持计划,增持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
37家内房股沦为仙股
尽管部分地产商焚膏继晷,但仍难抵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惨淡之势。
乐居财经统计获悉,年初至今,在60家样本内房股中,股价跌幅超60%的有31家,超过一半。其中,有12家房企的跌幅甚至超过80%,5家房企的跌幅超过90%,在年内10个多月的时间里,犹如滑向了深渊。
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中,如今仙股遍地。佳源、禹洲、龙光、中梁、合景泰富、花样年等37家地产商,股价均不足1港元;就连被列为示范性房企的旭辉,也难以幸免,可见民企之多艰。
尤其是近两年才登上资本市场的房企,更是有了赶上“最坏的时代”的观感,不少主体均在今年遭受股价重挫。
去年通过四次进击才实现上市的三巽,起初的股价最高达到5.88港元/股,但后续有所下滑,尤其在今年5月26日,其跌幅达到35.76%,并于6月下旬正式沦为仙股。截至11月4日,三巽收盘报0.18港元/股,较年初下跌了94.3%。
2020年后才上市的领地,也在今年5月19日,从3.41港元跳水至0.55港元/股,跌幅达83.82%;祥生因债务危机,同样遭遇过单日53.91%的较大跌幅。截至11月4日,两者的股价分别为0.24港元/股、0.28港元/股,较年初下滑了94.59%、68.75%。
现实的处境,给曾经那些挤破头奔赴港股上市的房企,泼下了一盆凉水。IPO的筹集款,或许能稍微缓解某个阶段的流动性问题,但花着钱登陆资本市场、维护上市平台,却遭到了资本市场的打击,这很难不给他们留下创伤。
对于新入局者来说,在地产整体下行的环境下,“市值管理”就如同一句空话,因为他们尚未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就被推了一个趔趄,一时很难缓过神来。当然,其中也不乏彻底躺平者。
新力控股的跌落更为急剧。去年9月20日,新力的开盘价原本还有3.95港元/股,但在几个小时之内,其跌幅便达到87%,直至当日下午3时38分起中途停牌,其股价停在0.5港元/股,市值跌幅接近9成。
遭遇流动性危机的新力,于去年年底,被从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港股通非AH股公司指数等剔除。后来,因未能按时发出年报,它又新增了一项停牌因素,多了一层复牌的障碍。
新力原本就鲜有化解债务的表态与措施,如今处于停牌阶段,股价定格,任资本市场潮起潮落,它自岿然不动。要想重振暴雷前的光景,新力只有先解决债务等问题,实现复牌。
停牌中的阳光100,同样见惯了资本市场的骤变。2019年初的一天,其股价在午后直线跳水,盘中最大跌幅曾高达79.19%;去年8月,该公司又经历了一波持续的阴跌。直至今年3月底停牌,其股价仅为0.37港元/股。
起初,在传出公司债务逾期的消息时,阳光100还会出面表态“尽快达成还款展期或其他还款安排”,后来因发不出年报而停止股票交易后,尽管后续还有债务违约,但它已鲜有发声,没有了管理市值的迫切感。
港股市场里,融创、佳兆业、花样年、景瑞控股、当代置业等,也都处于停牌阶段,要想恢复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就只能尽快达到复牌条件,让股价重新跃动起来。
反面教材
相比于港股,地产A股则显得较为温和。年初至今,50家A股样本房企,股价跌幅均在60%以下。其中股价跌幅在20%以下的,有21家,占据多数。
另有、、、、、、等12家房企,逆势实现了股价上涨。
在一众国央企的周围,民企滨江较为显眼,它的股价从年初的4.66元/股上升至目前9.57元/股,涨幅达到105.36%。
8月25日,滨江公布半年报,期内其归母净利微涨至12.84亿,新增土储项目30个。此后的半个月内,滨江的股价快速上涨至52周新高,为12.96元/股,后来虽有所回落,但还是有了1倍的涨幅。
若只翻阅滨江的新闻,总会觉得它犹如居于“世外桃源”一般,既没有债务纠葛,又没有被负面舆论波及,拿地、融资、还债、披露业绩一切如常.因此它不用特意去维护股价与市值,就能在资本市场上有较好的表现,无招胜有招。
可见,保持好的基本面,就是管理市值最好的方式。反观部分A股公司靠热点、信批暂时支棱起来的股价,都不能长久。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在2020年2月,格力地产便宣布“跨界”进军医疗产业,引发关注。随后其股价从2月4日盘中最低点3.74元/股,一路反弹至3月6日的5.07元/股,涨幅高达35.6%。
该年度的5月,格力地产发布收购珠海免税草案,股价又应声大涨,5月25日至6月3日内,便连获8个涨停板,此后甚至冲上了18.1元/股的年内历史最高点。
但木秀于林,却招来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格力地产补充披露这次重组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以及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好景不长,后来公司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其免税业务也戛然而止,引发了股价的持续下跌。截至目前,格力地产的股价仅剩5.95元/股,与此前因免税概念蹿升的高点,相去甚远。
靠特别的方式拉升股价的例子,还会让人联想到暴雷前的泰禾。
2017年底,黄其森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新的一年销售额的目标是再翻一番至2000亿元。同时,他立下flag,泰禾争取在2018年下半年将负债率降到75%,泰禾在手的银行授信共751亿元。
受此消息影响,泰禾股价在随后两三天内,直线拉升涨停。但深交所对他的关注函也随之而来,询问其目标是否属实,如何实现。在此之后,泰禾的股价也逐渐回归正常。
如今,泰禾在债务危机求生,仍未脱离困境。今年以来,其股价跌幅较大,达到55.66%,截至11月4日收盘报0.98。
总而言之,最理想的拉升股价、维持市值的方式,是需要较好的基本面做支撑的,假如脱离了基本面,终究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