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椰风习习。
10月31日,文昌航天发射场——这座近年来新晋的“网红打卡新地标”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15时37分,伴随着01指挥员廖国瑞一声响亮的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壮丽出征,将梦天实验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家园”最后一块拼图组装完成。
从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到现如今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文昌航天发射场为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做出重要贡献。伴随着一枚枚长征火箭的点火升空,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中奋斗追梦、茁壮成长。
航天报国航天强国,把理想情怀融进空间站建造的伟大事业
“5、4、3、2、1,点火!”
历史会记录下这一刻,会铭记住下达点火口令的这个身影。身着蓝色工作服,下达点火口令的正是文昌发射场金牌01指挥员廖国瑞,从去年4月,在天和核心舱任务中完成了自己航天生涯的“01”首秀,到今天圆满完成梦天实验舱发射,空间站建造任务的三个舱段发射都是由他担任01指挥员。
2010年,硕士毕业的廖国瑞怀揣航天报国梦想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2007年,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时看到了文昌发射场建设立项的新闻,那时候就埋下了要前往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建功立业的种子。2010年我来到这片热土,投身到火热的建设中,亲身参与、见证了文昌发射场从无到有的过程。”回忆到起这段往事,廖国瑞感慨万千。
来到发射场后,他的第一个岗位是火箭控制系统岗位操作手。火箭控制系统被比作火箭的“神经中枢”,肩负着确保火箭姿态稳定、准确入轨的重要任务,为担任“01”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白天在厂房仔细研究火箭控制系统每个零部件,一有不懂就向老师傅、老前辈请教,短短半年就收集整理了两型火箭控制系统几十万字的资料,还参与编写了长七、长五控制系统和地面测发控部分教材,在汗水浇灌中,个人能力素质得到飞快成长。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2017年,天舟一号任务蓄势待发,天舟货运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承担起我国空间物资输送的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次任务中,廖国瑞扛起火箭控制系统指挥员的重任。2021年天和核心舱发射,经过多个重要岗位历练考验的廖国瑞开始走向舞台中央,成为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01指挥员。
“今年4月12日,习主席亲临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对我们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我们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是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在我国航天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与新一代发射场共成长的航天人,我的使命就是确保发发成功、次次成功,用圆满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实际行动,为建设航天强国再创佳绩、再添荣光。”廖国瑞坚定地说道。
创新突破自立自强,把青春智慧奉献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壮丽征途
火箭点火升空后,剧烈的高温带来的水蒸气逐渐消散,高耸巍峨的火箭发射塔架逐渐露出全貌,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蓝色的淡蓝色金属光泽。塔架这身淡蓝色的“防腐战甲”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航天发射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工程师张东玖与所在团队共同研发的杰作。
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特点。无论是钢架结构的塔架设施,还是金属材质的设备器件,盐雾腐蚀对发射场区的各类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及稳定可靠性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张东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发射场防腐。
文昌发射场建设之初,我国对南海大气腐蚀研究刚刚起步,探寻文昌发射场地区大气环境的腐蚀规律成了场区防腐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成了张东玖他们实验室肩负的责任和目标。她和同事们开展了20余项专题项目研究,进行了无数次暴露试验,投放了试验器件近3000件,历时5年,建成了文昌大气试验站,终于揭开了文昌大气海洋气候腐蚀规律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