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部署冲刺全年目标,跨周期调节成发力点

新闻 (105) 2021-11-08 09:30:00

  原标题:多方部署冲刺全年目标,跨周期调节成发力点

   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中寻求到平衡,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强跨周期调节成为当前宏观政策的重点。

  时至年末,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密集部署、摸底调研,研判经济形势,研究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地方上也在加紧谋划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稳投资成为重要发力点。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4%以下,但明年或将逆转2021年复苏乏力增速回落的势头。预计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5.2%,全年GDP增速为5.5%,比潜在增速略高,经济有望实现常态化。

  明年经济下行压力或将缓解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跌破5%,同比增长4.9%。第一财经研究院最新发布的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8.93,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经济学家们预计11月我国经济将面临较大压力。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日前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2022)》(下称《报告》)分析,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结构分化和压力加剧的运行特征。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3.9%,全年经济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速为5.1%。预计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5.2%,二、三、四季度预计增长5.3%、5.7%、5.6%,全年GDP增速为5.5%,比潜在增速略高,经济有望实现常态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从目前经济运行态势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4%以下,全年能实现8%~9%的增速,两年平均增速在5.1%。如果2021年全年经济的两年平均增速高于5.1%,处在5.1%~5.5%的水平,以此为基础可争取明年不低于5%的增速。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受汛情疫情、供给短缺、经济转型压力显现等多重冲击影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长4.9%,较二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经济供需两端下行压力均明显加大。四季度消费、制造业等内生动能将延续弱修复,地产下行风险较大,出口稳中趋缓,预计全年GDP约增长8.0%,四季度增长3.6%左右。

  专家认为,明年经济下行压力或将得到缓解。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明年我国宏观经济将逆转2021年复苏乏力增速回落的势头。一方面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缓解。

  刘元春表示,2021~2022年是中国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大转型、从简单的开放战略向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大转型、绿色大转型、房地产-地方财税体系大转型——这四大转型全面启动和全面叠加的年份。中长期结构调整将持续,与短期稳增长防风险可能产生冲突。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中寻求到平衡,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伍超明表示,四季度政策力度加码,但发力高峰或延至明年。财政方面,预计四季度将加快发力托底经济,但鉴于明年地产、出口下行压力更大以及跨周期调节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将后延至明年初显现,四季度财政发力的效果可能相对平缓;货币方面,预计四季度大概率维持边际宽松、做好跨周期调节,但通胀仍处于高位,短期内大幅宽松的可能性不大,降息时点或有所后移,碳减排支持工具年内落地概率偏大。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表示,四季度政策重在跨周期调节,未雨绸缪式稳增长。财政政策要提高政策效能,要加快专项债的发行,推动基建回升,对冲地产和可能的出口压力。对于经济恢复不均衡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支持科技创新和维护产业链稳定。

  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能源涨价等,推动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不断创新高,但需求疲弱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始终处于低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平均,CPI同比上涨0.7%,但PPI同比上涨7.3%,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扩大。上游价格高企,却难以传导到消费终端,意味着生产企业需要消化这部分价差,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中小微企业生存困难加大。

  不仅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瓶颈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由于海运瓶颈,不少中小企业有订单却不敢接,出现弃单现象。中小企业生存压力,频频引起高层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研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座谈会指出,各地要把保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政策着力点,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市场保供稳价等政策,采取措施清理拖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帮助市场主体降成本、解难题。国家研究出台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并形成规模,是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地方和有关部门要为市场主体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出台相关经济政策措施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采取运动式、冒进式、一刀切措施。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

  近日,助力中小企业纾困的重磅文件接连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从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全面压实责任9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

  与此同时,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23日表示,以上三个文件,凝聚部门合力,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长短政策“组合拳”。

  多方发力稳投资

  近来,从部委到地方都在密集部署年底经济工作。

  工信部近日召开重点行业协会工业稳增长工作座谈会。建材、石化、机械、轻工、电子、电力等多个行业协会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当前各项宏观政策精准发力,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没有改变,但近期需求增长乏力,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工业经济面临的积极因素和下行压力并存。

  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12日召开的党组(扩大)会议指出,稳妥有序抓好岁末年初发展改革重点工作,搞好跨周期调节,谋划好明年经济工作思路,切实抓好今冬明春能源和重点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等方面工作。

  人民银行党委召开会议也表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地方上也在提早布局、加紧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稳投资成为关键词。日前,广东省发改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指导,紧盯年度建设目标,倒排工期节点,全力推动项目开工投产,加快在建项目施工进度,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广东省发改委表示,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加强督促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到位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全力支撑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要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力度,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结合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等新要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谋划推进一批清洁能源、交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福建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指出,第四季度是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阶段,要认真梳理分析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找差距、补缺项、见成效,为明年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狠抓重大项目攻坚,抓住当前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落地,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十四五”主要指标和2022年工作思路进行研究部署。会议强调,要突出工作重点,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发力,推动产业项目投资、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质效迈向更高水平。

  新增专项债筹集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重要来源之一,是地方政府稳投资的“弹药”。四季度财政政策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加速。

  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为36500亿元,前10个月已发行29072亿元,还剩7000多亿元待发行。在国务院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部署下,财政部一改此前让地方将部分额度留到12月发行的部署,而是要求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

  罗志恒表示,在房地产调控力度升级、政府隐性债务压力较大、PPP项目规范化运作、资管新规压制非标融资的背景下,自筹资金的其他资金来源加快收紧,今年以后基建投资增速回落。建议2022年的专项债额度尽快发行,早储备项目,投向既能补短板、又能惠民生的领域。

  最近一段时间财政部密集下达各类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指标,将涉及数万亿元资金,目的是为明年加快支出进度做准备。而地方正火热申报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为明年尽早发债做准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