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教研网青藏高原建起一座“智慧城”

科技 (121) 2022-10-04 07:24:32

  北依莽莽昆仑,南靠巍巍唐古拉,西接缓坡漫岭的可可西里,东临逶迤磅礴的巴颜喀拉。

  这里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12年前,7.1级强震,房屋顷刻被摧毁,沦为一片废墟。

  灾后重建的玉树犹如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如今,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北京市的支援下,这座高原城市,又成了一座“智慧城”。

  作为地广人稀、高海拔的高原城市,玉树市智慧城市建设在顶层设计和应用场景方面有哪些创新?如何统筹协调,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应用场景创新,便民利民惠民

  漫步玉树市市区,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城市道路笔直整洁,居民悠闲散步……小城不大,但别有一番韵味。

  “玉树曾遭受大难,但也沐浴大爱。”才文久丁感慨。从灾后重建第一线,到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他的工作履历与玉树市恢复活力、持续“生长”的发展脉络一致。

  2015年,在北京市对口援助下,玉树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此为基础,2020年,住建部与青海省政府联合印发《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玉树市被列为“智慧管理城市”试点地区,明确要求提高城镇现代化治理能力,推进城镇建设管理现代化和智慧化。

  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特色产业现代化、城乡环境绿色化,围绕这一主线,玉树市徐徐铺展蓝图。

  智慧公交站牌,实时显示公交车到站时间;名为“和美玉树”的免费无线网络遍布全城,无需输入密码,一键直连;玉树市部分景点登上“云端”,游客随时随地线上全景式参观,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此外,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是玉树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才文久丁介绍。

  在玉树市公安局,记者见到了尼玛卓么。这一天,为给出生没多久的儿子落户,她起个大早,没想到,在“玉树通”便民服务平台申请后,办结时间由以往的5天缩短到5分钟。

  2017年以来,有3万多人次通过“玉树通”,进行水电费缴纳、入学报名、低保申请、交通违章处理等业务办理,数据多流动、百姓少跑路,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部门协同作业,打破数据壁垒

  走进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指挥大厅,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城乡居民户籍信息等一目了然。“过去‘九龙治水’,各管一摊,如今‘攥指成拳’,同向发力,关键靠顶层推动。”才文久丁说。

  2021年4月,玉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智慧管理城市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级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作为成员,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作业的机制。

  “统一管理数据库,避免了重复建设,各部门也不再需要支出维护费用,减轻了财政压力,提升了政府运行效率。”住建部第五批援青干部、玉树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单缔龙说,“目前,民政、教育、城管、公安等与民生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已全部接入系统。2025年前,全市其他部门也将逐个接入。”

  “过去,登记不动产,需要到社区、街道、住建、规划、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6个部门逐个盖章。如今,部门间数据壁垒被打破,电子签章,证照互认,办理时间由30个工作日压减到7个小时。”玉树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马巍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玉树市将市区分为75个网格,全市12655名机关干部注册成为网格员,形成了覆盖市域、条块结合的管理体系。

  2022年3月29日,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玉树市康巴艺术中心广场舞声音过大,随即上报,后批转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查看,核查属实后,耐心劝导,扰民现象再未发生。

  除了网格员,玉树市民也可通过“玉树通”上的“随手拍”窗口进行反馈。在管理服务中心,15名接线员24小时值守,全天候受理问题反馈、政策咨询、求助等。2021年,中心受理案件7806起,办结7794起,办结率达到99.84%。

  围绕百姓需求,优化城市治理

  如今,群众打开“玉树通”,不再需要选择问题类型、填写个人信息、上报地理位置,仅需上传一张现场照片,就会有专人对接。

  不仅如此,玉树市各单位还在“玉树通”上发布权责清单,公布监督热线,市民群众可便捷地了解部门职责,促使办事透明化。

  “中心提供服务的着力点,由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才文久丁说。

THE END